心智成熟的旅程
最近看了一本书,不是那种故事型的,也不是那种励志型的,算是自己经历,然后对自己工作的一个总结。说实话,就这本书,开始还真没在意,只是觉得一个心理医生写的东西,应该是很多都带有一些站在医生的角度上的问题吧。后来才明白,心理医生和医生差别还是不小的。最近还在看袁岳的一本书《谁说80/90不靠谱》,所以在一开头的中文版序中的一些论点就吸引住了我,里面提到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而这和最近看到的袁岳书中的论点很相似,袁岳是说,现在的80/90后的孩子虽然显的比较成熟,但是在遇到事情或者处理人情世故上十分的欠缺。其实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为了掩盖自己内心柔弱的那部分,而选择了逃避,比如没有目标的继续考研或者学习,我记得在年前我们谈论实习的时候都是很兴奋的,而在和一个以前的同学聊天的时候,她却对自己的路产生了质疑,她觉得自己不想步入社会,对它有恐惧感,并且还想继续考,我当时还在纳闷,为什么会有不愿意参加工作的,既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也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能让自己产生一些价值。对此很不理解,看完书才明白,原来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内心不成熟,也在逃避着成熟,我今年25了,相对来说还算年轻,不过自己不敢再拿年轻做挡箭牌了,这只是自欺欺人的表现。现在接触的一些小伙伴,年龄都不是很大,却很有才,有能耐。有的时候我和他们一比较,比较自卑,也使我更加谦卑,因为真的感到自己的无能,有的时候强调年轻是在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有的年轻人遇到问题还在强调,这不是我的问题。那你以为是谁的问题,好像现在的人确实少了那一份担当。令人堪忧。
在本书的第一章开篇便讲规矩,这里的规矩当然不是咱们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条条框框,这里的估计就只有16字: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其实它已经涵盖了我们做人的一些基本准则。先苦后甜,不论在哪都适合这个规则,人生亦如此,基本上不用我再多唠叨了。
关于问题的解决,我认为这取决于问题在你心中的分量,就比如说一件事,你认为很有必要现在去完成,那你就会很尽心的去做,并且效率很快,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坚持的东西,也有自己在意的事情,他们会为此自己加倍努力,而如果是外在强加给他们的东西的话,他们性质就不会那么高了,有很多的时候则是能拖就拖,有的人说自己有拖延症,其实这很正常,每个人在一些事情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拖延,多数是自己内心在抗拒着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我们绕过这个问题,继续前进,这个问题过段时间就会消失,那样你就错了,问题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们只是隐藏了,等到再次爆发,或许我们已经无法挽回,所以在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解决它。
其实整本书在很多的地方都是通过来说一些内心的东西来解释一些事情,很多的经历都离不开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对他们造成的影响,这个线贯穿整本书,从第一章的规矩到第四章的恩典,都始终在强调这么一个问题,几乎每个患者的问题追溯到源头,都会发现最终的影响者还是父母,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一生很重要。不信的小伙伴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去通读一遍所有案例,或许你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其实我开始的时候只是在前两章发现父母的影响对孩子很重要,但是在看完之后,总有那么一个感觉,就把三四章又大概的看了一遍,很有趣的一个现象。父母的影响会大到如此的地步,真是很难令人想象。未来的你们可要牢记哦,正确引导。
读别人的案例好像在经历别人经过的历程,幸亏作者把里面的一些东西都描述的不是那么的详细,不然的话,我估计这一周都很难读完这本书。真的不知道那些心理医生是怎么给别人看病的,是不是他们心理以后也会产生问题。了解别人的痛苦的经历,自己也会跟着经历一遍,那可不是什么精彩的故事,而是一个个痛苦的或是不易揭开的伤疤。真心的佩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