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经写作分享18
非正经写作十八篇
痞子沙
文贵曲变。
老铁们,能跟到这里的伙伴,可以这么称呼了。我是非正经非专业人士痞子沙。在这里为你分享不一样的写作心得。
今天我们拆解的变化属于物变。
《西游记》里不少人羡慕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也有人羡慕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你看美猴王孙悟空,念动口诀,东海深处的定海神针,成了和孙悟空心意相通的“如意金箍棒”,长短粗细变化自如。每次见到孙悟空从耳朵里变出金箍棒,小时候的我就像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激动莫名,仿佛我也“金箍棒在手,妖怪全不留”。当然,在后面的情节里面,也少不了各种宝贝让人印象深刻——人参果、捆仙索、天王塔、净水瓶、金葫芦……不知道在座的伙伴们能想起多少宝贝,可以评论区里留言。
另一部对我有莫大吸引力的,就是《封神演义》,里面各种法宝一亮相,就可以遮天蔽日、降妖除魔,真是逆天,对想要立刻修仙的少年,简直吸引力太大了。当然,我还是没有去修仙,不然世间就少了一个痞子沙。
是不是只有中国的古典名著才有这样的法宝呢?后来我才发现,其实古今中外都差不多。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哈利·波特》,里面的隐形衣,飞天扫帚,金色飞贼、分院帽……也是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魔戒》中,魔戒更是成为关键的线索和道具。
还有《阿拉丁神灯》,如果没有了宝物的加持,故事魅力肯定减少了一半以上。
为什么人们如此痴迷“物”的变化?
这个还要从人的祖先开始。
中外古代神话中,人的产生都是神利用泥土创造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本来也是自然事物的一部分。如果说人和动物、植物、物品有什么大的不同,就是人的思想意识可能更加丰富强烈。
所以,物的变化是人精神思想的延伸。(小本本记下来)
很多神话、故事中,物要变化成人的形体,才能进一步修炼成高级形态;物不仅要变成人的形态,还要具有人格、人的习性,具有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的《山海经》《搜神记》等,这类文字举不胜举。
其二,世界的构成无法脱离物的存在。古人的金木水火土,反映了朴素的世界观。
物的变化,也是环境的演变。
我们可以从神话中窥视,例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前一个反映了环境的极热状态,后一个反映了环境中水的泛滥对陆地的影响。
所以在物的变化中,不仅折射出人性,更能折射出人与物、大自然的关系。
其三,物的驾驭和使用,体现了人的力量来源和增长。
人类进化的历史,很大一部分来自对于外物的开发和使用,从钻木取火到现在的电子打火,从砍柴做饭到现在的电磁灶,从原始的手工、畜力到现在的电能、核能……正是物的开发推动文明的演变。
其四,物的存在,对应着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精神情感的载体,因此,物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哲学双重含义。物象正是对这两者的统一描述。
例如诗词中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的变化、菊的凋残,不仅反映出环境的残酷,也可以代表精神的傲然不屈。
还有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是物的自然变化,也反映了季节以及情感的微妙的转变,“花自飘零水自流”,看似写物写景,却又蕴含一种无可奈何无处诉说的情感。
没有物的变化,情感也无处安放。
某种意义上,人是活动的物,物是沉默的人。(小本本记下来)
那么如何运用物的变化呢?
痞子沙这里偷个懒,列出若干类型供大家参考:
1.把物的存在、真假等变化作为线索。
《消失的绣花鞋》《金银岛》《项链》
2.通过物的功能、价值变化实现故事的推进/反转。
《阿拉丁神灯》《一把老茶壶》
3.通过物的“人”化、“妖”化等讲述故事。
《白蛇传》《捉妖记》
4.把物与科技结合进行变化
《双百人》(阿西莫夫)
5.把物和外星、异世界联系起来
《三体》《外星聚宝盆》
更多变化大家可以自行探索,从各类作品中去发现。
今日毕。为灵感干杯!
(淋雨·穿林帮——不正经的痞子沙)
非专业人士痞子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