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自留地从容小主文学院读书笔记简友广场

读书笔记︱《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3):大家和小家

2023-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星海月浅浅

文/星海月浅原创

家是一个人的根本,有家,就有归处。

阅读《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里面第34-37章讲述李彦国的父母,一生为了五个孩子,可谓心力交瘁,万般无奈。

李彦国的父亲叫李乃祥,弟弟住西屋,他住东屋。屋里做饭的地方都没有,只得将屋子一分为二。一边烧柴做饭,一边做个小土炕。

屋子实在太小,白天要把地上的东西放到炕上,夜里就把炕上的东西拿下,在上面睡觉。但这个土炕实在太小,大人根本伸不开脚,李彦国的父亲特意在墙上掏个洞,把脚伸进去。

父亲尚且如此,等到李彦国这一代,生活更加艰难。李彦国有五个兄弟,他排行第二。

小时候父母总是愁着孩子养不大,等到孩子长大了,又开始愁说不上媳妇儿。娶媳妇,家里得要有房子,没有房子,媳妇不愿意上门。

李彦国家是真的穷,小时候就住不开,老大和李彦国跟村里的小伙伴住在其他地方,老三跟着本家大爷一门住。长大后到了娶媳妇的时候,大队也不给他们批地基,房子一直没有着落。

后来,大队终于把地基批下来,家里却没有钱。父母不识字,盖房子要多少钱,心里也没有个底数。李彦国认识字,父亲让他算一算家里有多少钱。李彦国心里拨凉拨凉的,这些钱盖一座主房都是不够的。

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呢?苹果花在我眼里,是很美的。满山头的苹果花盛开,白白粉粉,浪漫唯美。可在李彦国眼里,倍感凄凉。

“小院里长着一棵苹果树,苍白的苹果花开得黯然无味。李彦国直到这一会儿,还记得那棵苹果树的苹果花,在那个春天,竟然有气无力的。就好像所有人都打不起精神的心情一样,追随着时间的脚步不得不往前推进着。”

生活那么的贫困,生活如此的艰难,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好不容易,房子盖好了,一个屋子两个门。老大和李彦国把媳妇儿娶进门,屋子就一分为二,一人半个屋子,各走各门。

李彦国的父亲努力了一生,耗尽积蓄,盖了新房,房子却不是他的。书中的李彦国想到太行山上的小蝎子。

据说翻开梯田堰头上的石头,一堆小蝎子爬在母亲的身体上,兴奋地蠕动着。母亲的身体早已是空壳子。

父母明明盖好了房子,两个儿子也娶了媳妇,自己却成了空壳。喜悦中掺杂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酸苦,也许只有自己知道。

老三跟着本家大爷一门过,是有住处的,老四和老五又成了大难题。

李彦国的父母住在两间破旧狭窄的老房,房子早已被烟熏得黑乎乎的。为了让老四娶上媳妇,两间老房简单翻新一遍,就成了洞房。

这么一来,父母和老五就得搬出来,没了家。

幸运的是,生产队解散了。打谷场的场房本是李彦国家的土地,场房便优先卖给他们家。但买房得要3000块钱,那个时候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一家人东拼西借,总算把房子拿下。

这会还没结束,老五还要成家呢。女方说不住场房。在那时候的人眼里,睡场房是要饭的,可不行。为此,场房重新装修,才又变成洞房。

这下好了,李彦国的父母是真的彻底没了家。

之后,他们住的是别人家的旧房。那房子年久失修,快要坍塌了。顶上长了蒿草,下雨天,还会漏水,要用雨布给遮住房顶。

那时候的人穷,是真的穷,穷得我们没法想象。

农民都盼着下雨好种地,那时的李彦国怕了,生怕一下雨,父母无处安身。再后来,也就是1996年,那个小破屋也被百年不遇的山洪给无情地摧毁。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唏嘘不已。在中国,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哪怕至今,也普遍存在。父母养育子女,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长大,还要为孩子准备婚房,男的要准备高价彩礼,女的要准备体面嫁妆……

父母在孩子身上的付出,总是没完没了的。更可怕的是,有些孩子接受得心安理得,父母们付出也无怨无悔。

但李彦国的父母也是幸运的,五个孩子,五个家,孩子应该都是孝顺的。在李彦国的回忆中,我想这得益于父亲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乐观豁达、勤劳俭朴、克己自制、坚忍不拔。

父亲的思想,也如家风一样,传给了孩子。

如今,李彦国的孩子也成家立业。他的前半生亦如当年的父亲一样,经历着同样的苦难。

如今,他苦尽甘来,“一门五教师,讲坛树烛魂”就是好友送给他的最好的评价。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一生兢兢业业,求的不过是摆脱贫穷,安居乐业。

书中有一句话说:“在中国任何一个家庭,老一辈都会希望人丁兴旺。有人,才会有文化传承和生命延续啊!”也许这句话,就是对于传统思想,人们为孩子无私付出的最好的诠释。

文化传承和生命延续值得被尊重,也该被珍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