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外界左右
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外界左右
案例一:人生中的每一次重要选择都是父母决定的,上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毕业后的去向,甚至伴侣的标准。心有不甘,想改变成为不一样的烟火,可最终还是在反复的纠结中服从父母的决定。
案例二:他们不缺乏能力,有些甚至是工作狂,只要是领导下达的命令就一定会想办法完成,不抱怨且执行力很强 ,有种强烈的使命必达的责任感,无法完成便会限入深深的自责。人生似乎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存在感,可是一旦离开工作,如同失去指令的机器人一样,完全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被一种强大的无助感包围着,之前的那种在工作中的自信、反而变得优柔寡断,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担心做错事情,整个人和工作中判若两人。
案例三:我不满意我现在的婚姻生活,但是我没办法,因为孩子小,因为缺乏经济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外界左右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呢?
怀特说过一个人问题的形成,有很大与主流文化的压制有关。从出生起我们被太多的规矩约束着,我们整个国家的环境似乎都在强调着服从、孝顺、集体主义。而到了各个家庭又被演变的各不相同,但主体大概都是听话,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而至于这些权威人士话的内容为什么要听,有多大的可行性,他们的观点是否符合个体的需求,没有人去追问,就像企业里流传的一句话,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最好的态度就是简单照做。难道是我们的父母不爱我们吗,恐怕也不是,只是他们也没搞明白究竟什么是好,他们也听了很多人的意见,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最终把他们把自己认为的最好的选择给了你, 如果不按照这个所谓最好的选择来执行,我们似乎就丧失了幸福的可能。小的时候我们被父母保护着我们只要听话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是避免父母生气而带来的不好结果我们不得不变得懂事又听话。长大后我们也曾尝试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我们也坚持过,但也许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被反复的输入了不行、失败者的信息,只要你想再尝试,就会拿上次失败的事件再教训一次,时间久了,那原本想拥有翅膀飞向蓝天的心也慢慢没有激情,我们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开始害怕让父母失望,开始相信那些所谓的权威都是对的,而自己的选择总是错的。
于是我们开始习惯按照别人的意愿去行事,听话恐怕是避免冲突的最好的办法,如果是那些权威的决定正确,我以后要更好的听话,如果做不好我也只是个受害者,是他们让我样做的,我没得选择,我争取了没成功,我只是个善良、无力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的可怜人,这种受害者模式的最大限制是让自己丧失生活的控制权与力量,一旦我们把自己置身于这种受害者模式,也就放弃了自已去改变些的能力和希望, 我们的快乐、幸福也就放在他人手中,我们自己也会被无力感包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反复的强化后,我们越来越来越依赖别人的同时也会越来越否定自己。
有时我们在这种简单照做的生活里也可能是受益者,我们可以不用承担失误的责任,因为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可以一边抱怨着别人掌控自己,一边继续心安理得的继续这种生活,陷入一种不停抱怨、从不改变的一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