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边际变动

2022-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涛爱思考

(全文字数:1803字,阅读完大约需要6分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大家好,我是王同学。

边际这个概念最早应该是在数学里面学到的,更确切的说是微积分当中的一阶导数,即输出变量y对于输入变量x每一单位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叫做边际变动,如果自变量是多个的话,就是输出对每一个自变量的导数,也就是偏导数。

本文当中,我们主要在经济学领域探讨边际概念——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边际概念在生活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用处。

01 | 是否采取行动

所谓边际,指的就是边缘,所以边际变动是我们所做的事的边缘的变化,我们一定是基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决策的。

举个例子[1],假设一架200座的飞机,从深圳飞兰州,所有成本是30万人民币,那么均摊到每个座位的成本就是1500元,所有的座位都卖1500块钱以上,航司就赚了。可是,到了出发的前两天,还有三个座位没卖出去,王同学这个时候跳出来说,我愿意花500块钱买一张票,请问从理性的角度讲,航司是否应该答应我的请求?

大家都知道答案——应该答应。

成本是1500元,而王同学只愿意出价500元,看似是亏了,但这是在用存量在做决策,真正的理性决策应该是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飞机飞一趟的30万成本基本上不会变,不管我同学坐不坐这趟飞机,都是这个成本。但是王同学愿意出500元,航司就可以多赚500元,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所以应该做。

上面的例子比较简单,我们再举一个,比如说,王同学和小z同学一起去奶茶店喝奶茶,20元一杯,我们倆每人点了一杯坐在那里喝,喝完之后,店家对我们说,“第二杯半价哦”。这个时候王同学感觉自己已经不想喝了,即使10元一杯,我也不想喝了。而小z同学还意犹未尽,想了想,花10元钱又买了一杯奶茶,等第二杯喝完后,商家说,“第三杯在第二杯的基础上再半价哦”,小z同学说,5块钱一杯我也不喝了,白送我也不喝了,拜拜,再见。

由此可见,人们的付费意愿在于增加一单位的该物品时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买第一杯奶茶时,王同学和小z的边际收益都大于20元,购买第二杯奶茶时,王同学的边际收益已经低于10元,而小z同学大于十元,所以依然成交,第三杯奶茶时,显然小z同学边际收益已跌到零以下。

增加第一单位,增加第二单位,增加第三单位,一直到第n单位,将所有这些叠加起来,就是需求。我们都知道,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需求的根源在于边际收益。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人们考虑的是增量而非存量。

02 | 何时停止行动?

当编辑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我们就会开始采取行动。开始行动之后,我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情况,那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即当其他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种投入量的增加,新增加的产出越来越少。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普遍,比如说我们工作的时候第一个小时效率非常的高,处理了很多事情,第二个小时效率就会有一些下降,如果一直工作到第三个小时的话,效率下降就非常明显了,虽然投入的时间是三倍,但是产出却不是第一个小时产出的三倍。再比如说,一片农田当中不断地增加劳动力,其他因素不增加,那么这片农田的人均产出一定会不断走低。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一个广泛的经验性规律,它不是像万有引力是普遍真理。我们在做事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个规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满足。有的事情就满足边际收益递增(即边际成本递减),比如说,销售数字产品,制作一首音乐的成本是固定的,但是卖出的音乐越多,边际成本越低,几乎为零,利润反而越来越高。

我们该什么时候停止做这件事情呢?按照经济学的规律,当编辑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我们的收益就达到了最高值。但是,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定要撑到那一刻呢?还是应该提前设置止损点,这需要我们根据自己所做的事情设定。

比如,练习卧推的人第一年可以提高很多的重量,第二年也还可以增加不少,但是越往后,每年只能增加一点点,即使为了增加这一点点,也要拼尽全力去严格训练。我们是否需要对自己有那么高的期待?还是说我们给自己设定一个重量值,练到那个位置保持即可,因为我们不是专业运动员,我们只是想要练出强健的身体,而不影响自己的主业。

总之,想清楚边际变动可以帮我们决定是否开始行动,以及何时停止行动。

祝勇猛精进,心想事成。

王同学

2022.12.24


[1]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几乎所有教科书都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