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缘分

2019-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娣_8c90

有一段时间,我痴迷于村上春树。因为太喜欢他的《挪威的森林》了,便打算将他其余的作品也找来看一下。遗憾的是,看到后面,我发现他没有别的作品可以超越《挪威的森林》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便也有些遗憾了。

其中那套《1Q84》更是让人遗憾。

我不在乎它是不是像腰封上写的那样,是在像乔治·奥威尔的《1984》致敬,我更在乎的是,为什么一个开篇与布局如此有想象力的作品,最后却草草收场,给读者留下太多的遗憾。

而之所以在乎,更有一点,是因为我在其中读到了另一本书的片段,这些片段的文字堪称朴素而又动人,让人念念不忘。

我记得,这是男主在自己的父亲成了植物人住院时,在自己给父亲念书的情节中出现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片段记录的是关于一些农场的事情,比如天气啦,比如收成啦。其实跟当是书中男主角所处的状态几乎不太相关。想来,应该是村上春树个人对这本书的喜爱吧。

读《1Q84》时,我正大二,看了之后想去学校的图书馆借那本也被村上喜欢的书。无奈图书馆的条件太差,混乱的书籍摆放让我与其失之交臂。慢慢地,我也就将这件事给淡忘了。

再后来,到我读研的时候。

有一次,看书看累了,我便在图书挂的阅览室瞎逛,看看那些书名,碰到自己感兴趣的,我就拿出来翻一下。

阅览室因为不允许对外借书,书都保存得很好,还有那些年龄比较大的书。在闲逛时,我看到一本书籍有些发黄,上面的薄膜甚至有些松动的书,我好奇地拿起来,看了下介绍:一本回忆性的自传,是作者回忆自己在非洲的农场生活的书。

那一刻,内心的那颗种子似乎突然就萌芽了,我想到了一些东西——《1Q84》里,作者借男主之口念出的那些文字,是不是就是这本书里的呢?

太激动了!

我跑到日本文学那一块的书架,想翻一下村上春树的书,想确认一下。

可惜,村上的那一套《1Q84》已经被别人拿去翻阅了,书架上没有了。那个时候的村上,已经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选手,他的书总是紧俏。

这一次遗憾,却成为后来一个更大的惊喜。

我执着地要去确认,看看书与书、书与人之间的缘分是不是真的存在?想亲自确认,是不是一本书总是与另一本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到了下一次,我再去日本文学书架那一块儿“捕猎”时,村上的那套书终于被“完璧归赵”了。我迅速地拿下书,快速地翻阅,想凭借字体的不同、情节的进展赶快辨认出那些文字,找到那本书的名字。

一本书和另一本书之间的缘分,将在那一刻得到确认。如果我无意中看到的那本书真的就是村上在自己的书中引用的那本书,那该是怎样一种美妙的感觉?而如果不是,那也不打紧,我心中留存了几年而又重新萌芽的执着,将被得到确认。

当我看到《1Q84》引用的那本书的书名是《走出非洲》时,我欣喜若狂。时间过去了好几年,我也从一个地方来打了另一个地方生活,但即便如此,无意中翻到的一本书,让留存在心中快被遗忘的疑惑找到了答案。

是的,就是那本叫作《走出非洲》的书。一本自传式小说,一本讲作者在非洲农场上经历的那些事的书。里面有她对于非洲的认识,有她在非洲种地、与人交往的故事。

我也知道了,喜欢这个作家的不仅仅是村上春树,还有另一位大家——海明威。他推崇这位女作家到了什么程度呢,按照另一本书的腰封的说法,那就是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觉得更应该将其颁发给写出《走出非洲》的那位女作家。

真假不论,却是再次让我想拿起《走出非洲》好好地翻阅一下了。

以前看到一句话,大意是说,一本书总是连着另外一本或几本书,所以书单这种东西大可不必。从我自己这个小读者的经历看来,的确如此。更神奇的是,往往这些书之间的联系不是单一的一条线,到最后会编制成一张巨大的网,书与书之间 ,作家与作家之间竟然就这样被联系在了一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