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对平庸生活的一场越狱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
“我害怕阅读的人。
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
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
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
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
读书总让人感受到内心富足,有分寸,与众不同。即使是藏在话语里的暗号,也能破解玄机,相视一笑。
数学家笛卡尔爱上了瑞典公主,于是写了一封情书。情书上只有一个公式 r = a(1-sinθ):
公主是个数学迷,她解读出了笛卡尔的心意。
不读书,就不可能读懂这个简短却浪漫的表白。在表白时,也只会直白地说“人家真的好喜欢你”,而说不出“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种诗意含蓄的话。
不读书的人和读书的人之间的差别,也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
重看豆瓣高分电影《绿皮书》,两位主人公的对比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黑人钢琴家唐·雪莉,被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脱光了关押起来。
被救出来后,他不是恶狠狠的诅咒警察,而是责怪贿赂警察的行为;
而白人司机托尼,只被警察说是“半个黑鬼”,就愤怒的给了警察一拳,也把他们两人送进了监狱。
唐·雪莉给司法部长打电话求救,一般人的反应都会和托尼一样,有这么硬气的后台,还怕什么,看到警察灰溜溜的表情,真是大快人心。
但唐·雪莉却说,这是一种耻辱,自己像是那种,利用私人关系,请求减轻惩罚的罪人。
并站在对方的立场,觉得让美国司法部长“处在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即使遭受不能进白人的餐厅,不能和白人共用卫生间,不能在白人的服装店试衣服……一连串的侮辱,他也不会采用暴力解决问题。
这些举手投足间的细节,都藏在他的气质里。
这种气质是经过文字的熏染和时光的沉淀,他的阅读史也将成为他的成长史和精神发展史。
终有一天,人们能将读书看做日常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事,像喝酒、散步一样,静静地陪着生命流淌。
久而久之,我们能发现手机屏幕之外的世界也能缤纷绚烂,发现自己的匮乏和渺小,发现那些困扰自己的问题也不过如此。
有句话说的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做事之前要修炼自己,有能力才会有魄力,有魄力才会有勇气,有这样的胆色才能把能力发挥到极致,那么你就成功了!
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终将成就你做人的品牌,成为你做事的魄力。
知识如金,纯度越高,品位越高,如同彩陶坊酒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历练,才成就了今日陶融香、彩陶红,流动大街小巷的美谈。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看过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读更多的书,做更精致的人,品更醇美的酒。
没有那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只要认真对待生活,终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