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训练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32: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曾经有一个老师说过,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研究一些非常具体的教学技巧。学科知识当然也需要学习,基本的教学理论和常规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学习。更为有用的是一些非常小而精的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实质上并不小,背后往往有深刻的理论支撑,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
在一些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中,一些小技巧的运用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
本学期重新拾起语文课,旧的教学技巧积累需要一点点的唤醒,一些学过的没有用过的技巧,需要一点点尝试,当然都要乘着教育随笔这艘船乘风破浪前行。
教育随笔应该多写具体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要点是具体的案例,具体的操作方法和一些背后的理论支撑。目的更多的是熟练运用而不是创造一些小的教学技巧。
开学第一周,试图建立起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一个沿用多年的老方法了,确实是有效的,虽然不够优秀。
建立起这个基本框架后,慢慢的把近期学到的一些方法,如新教育的诸多行动、晨诵、整本书阅读、主题教学、单元整合等等一些要素融入进去,形成新的教学能力。
上一周双休日,给学生布置作业,随口安排了一个作业,抄写第1单元字词三遍,听写一遍。现在看来当时的目标不清楚,只是模糊的要求学生会写。
一直在关注延津李老师的语文融合教学,其中确实是有独特的地方,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前天在群中看到,李老师批评机械抄写字词的行为。想到我这样安排作业确实是低效的。
想起刚接触李老师的语文融合教学时,印象最深的是他从低年级就开始要求学生,用字用词写一段话。当时就感觉这种办法很好。
比如五年级的字词作业,拼音已经不存在问题,书写也应该不是问题,除了个别极差的学生,意义的理解,成为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以前曾经发现一个弊端,很多学生对字词义的理解,是一个问题。写作文的时候,不会自如地运用学过的字词,更是一个大的问题。曾经采用过很多的办法,比如查字典训练,字理教学,朗读的训练。都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但现在看来,还是李老师的方法最为高明。
用每一个生字或一个生词写几句话,和以前的造句不一样,要求写的长一些真实一些,而且是每个字词都写,内容上尽量能够脱离课文。学完一课后可以连用其中的几个生词,写更长的一段话。
这个过程实质上是词语的理解过程,是词语的具体意义的运用过程。在这样些较为具体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想象到词语所表达的意义。特别是在连用几个生词写一段话的时候,学生必然要对生字词的意义想得更为具体,更为全面。
学习字词的本质是对事物或事物特点的认识。学习语文也是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把对事物的多方面的复杂认识透彻认识表达出来,就要写得比较具体,才能够做到。从这一点来看,写的时候也可以不用这个词,只要围绕这个意思就可以了。或者一个词,在几句话中可以出现多次,每次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写的过程又是一种练字的过程。这种练习应该成为一个常规练习,学生应该准备一个专门的字词本,低年级用田字格,高年级用方格作文本就行。既收到了写字的效果,又不仅仅是写字。这是一种有意义的书写,要比单纯的枯燥的机械抄袭,会让学生更觉得有趣。
这样子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于作文训练了。用字词写一段话的过程,虽然是为了进行字词的训练,但同时又是写话的训练,必然要 反复的运用以前用过的词语,学生应用词语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可以看作是作文的一些片段训练。经常这样写,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自然而然能够自如的运用学过的字词,解决作文全是大白话的问题。但这毕竟不是作文,还是一种对字词的训练。
所以说他不能代替作文训练。但这种训练思路,可以运用到作文中。作文要围绕一个中心,一段话要围绕要点,几句话就有一些关键词。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一些词语,把思考的结果凝聚到几个词语上,围绕几个词语展开来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抓住关键词语,无疑给作文的构思提供了工具。
这个时候就和朗读中的抓关键词训练,有些
接近了。概念判断推论,作为人的基本思维形式。概念和词语的含义较为接近。一篇文章从本质上而言,无非是要把一些概念表述准确,哪怕是一些形象的思考。段落的展开,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对概念各个内涵的展开,最后一定要落到一个概念上。
用每一个生字生词写几句话,把几个生词连起来写一段话的过程,从思维的本质上可看作是对一个概念内涵的展开过程。朗读的时候抓关键词语的训练,可看作是对概念内涵点的思考。写作文的时候,注意把思考的结果凝聚到几个词语上,可以看作是围绕中心这个概念的内涵的具体展开。
总而言之,给每一个生字生词写几句话,把几个生词连起来写一段话的教学技巧。其中有写字词的训练,有字词义的训练,有认识事物的训练,有思维的训练,有作文的训练。比单纯机械的抄写字词要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