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我是来自武汉的“霰”
《我是一片来自天空的霰》(VV模仿齐秦小哥哥)
我是一片来自天空的霰,
撒落在人潮汹涌的城市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天的糖粒子掠过,
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笑看负面的消息,
不为别的,
只为让凡人见识那传说中
洁白的晶莹。
我是一波来自天上的霰,默默在武汉上空徘徊许久许久,我在认真考虑什么时候降落在凡间。某个深夜,呼啸的北风裹挟着我,让武汉的市民都来见识一下我的俏皮。
那一晚,我携风带霰,敲打着家家户户的玻璃窗,有些脑袋好奇的贴近窗户,似乎要找到我的踪迹,可是,我如此顽皮,怎会让你们找到我呢?
借着风势弹跳到窗户,瞬间就势翻滚开去,一晚上就这样,我四处游走,飘飘洒洒,把整个武汉市妆点成洁白的世界。
清晨,我体力还是异常充沛,继续加大马力飘散在空中。看着上班出行的人,一边踩着硬邦邦的地面,一边抬头看着我,奇怪地说:“这并不是雪啊,地面怎么这么硬啊?”
有些带着羽绒服帽子或者撑着伞的人,彼此间还说:“这下的是冰粒子吧,噼啪作响啊!”
还有那个叫什么“VV渐行渐远”的迷糊虫,还好意思发文说什么“年前冻雨,年后雪粒子不停”,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唉.....
真想化成一桶霰,一下子灌进她的脑袋里,让她清醒清醒,多读点书,多涨涨知识。唉......
我恨不得冲上去,揪着发问者的耳朵科普说我是“霰”,可是,我觉得我还是片面了,因为确实有一阵子雪粒子和我交互随机参战来着的。
思索一下,我还是要澄清一下“雪粒子”和“霰”的区别:
我的学名叫作“霰”[xiàn],霰:汉语二级字。
《诗经》小雅中说: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意思是,下雪前先下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苏轼在《范增论》里也引用此句,提到关于我的现象。
历史上多位名家也流传着关于我的诗词佳句,我不特殊啊,只是最近世界温室效应,让我出现的频次少了而已。
冰粒,通常是由于雪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温度稍高的空气层,部分或全部雪花融化成水滴,又遇冷重新冻结再降至地面。
霰,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华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霰又称雪丸或软雹,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有时呈圆锥形)的、有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直径2-5mm,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简言之,一个透明一个不透明,一个硬硬的一个松松散散的,貌似还很好区别,殊不知还有些你中有我的情况,外表透明内里洁白,这是霰还是冰粒呢?一般如果在地面没怎么融化,松松散散也不见冰壳,我们也认为是“霰”。
霰和雪粒子,从本质上来说在高空都以雪或冰晶或过冷水滴的形式存在,但是在下降过程中遭遇了不同温度的空气层,最终以不同的形态降至地面。
经过网络迅速传播,关于我的知识被很多人了解,现在霰和雪粒子都告一段落,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与你们相遇?
珍惜此次的相遇吧!
这是雪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