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场
参加了两次读书活动,两次发言分享我都是分外怯场。第一次是参加“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阅读分享会,当着那么多写作大伽的面谈自己读过的书,有点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说的都是题外话。第二次是参加“阅读写作中的自律与自由“读书活动,谈自由与自律。我只说了句“我的时间是自由的,写作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实在不知说什么,赶紧让下一位接棒。真的有点对不起活动组织者和活动主持人的热情与期待。
要说是怯场也不全然。第一次活动我明明是长篇大论说了一大堆,第二次怎么就卡壳了呢?后来,我复盘了当时的情况,主要与会者都是优秀而自律的写作者,对照自己的自由散漫,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语可表,只一句“我读书不多,写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是听听其他老师分享吧”,就是说这话的时候,我都感到自己的语气有点抖。我的发言就这样匆匆收场了,实在不应该,好在那天参会者众多,我也算是混在人堆里。但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就是紧张,而且还担心结结巴巴闹笑话,所以索性不说少说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110284/fe5f8c848926ab0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110284/92a665fd4b4241e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110284/b6d0b609def8187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110284/1640860e704fa6cb.jpg)
我从小就内向,左邻右舍无不用羡慕的口吻对母亲说,这孩子乖的,真让人省心。我在路上老老远看见熟人,从不打招呼,除非对方先主动打招呼,有人说我自负,有人说我生性腼腆,不是什么大事。学生时代,每学期老师的评语都是“该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走上工作岗位后,干了五六年的三班倒工作。与工段同事大姐们密切配合保证生产运转的正常是我的职责,配合工作是要交流与沟通的,慢慢地,我的性格有了些许变化,习惯主动招呼别人,爱与同事们轧堆谈天说地,甚至学会了用苏州话与人交流。
性格和习惯为我开了一扇窗,为我后来的职业转折增添了努力的内容。在外资企业给做新工人岗前培训时,面对台下二十几个比我大的新工人,竟然没有一丁点的怯场。只是他们喊我袁老师时,我脸红耳赤,一再他们直接喊我的名字或小袁。我想,我之所以不怯场,可能是我特别熟悉业务知识,讲解产品历史,产品用途,涉及领域等,因此介绍起来如数家珍,简直比背书还要流利。
我是不喜应酬的,偶有应酬,很少说话,只知埋头苦吃,因为我实在不会说客套话。但有时参加聚会,我又有点自来熟,五分钟之内可把对方祖宗十八代透了底,当然这是双方的透底,所以说内向这个词早已不属于我。
说我怯场吧,其实就是信心不足,表达能力欠缺,说话抓不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