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教育哲思想法

随思‖读《非暴力沟通》(38)

2019-05-26  本文已影响8人  身后书
随思‖读《非暴力沟通》(38) 随思‖读《非暴力沟通》(38)

简友在简文中推荐大家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正好我在读钱钟书的《围城》。我读《非暴力沟通》一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就这本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算是对清水秋荐书的谢意!

《非暴力沟通》是2009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沟通方面的工具书,就是说非暴力沟通有章可循,有理可寻,有法可依。

非暴力沟通是可以通过学习并掌握的一项技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可以减少暴力沟通过程中于人于己的伤害。

随思‖读《非暴力沟通》(38)

它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们心灵深处的呼声。

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随思‖读《非暴力沟通》(38)

非暴力沟通的具体步骤如下: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①观察:

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不带评论和道德评价的语言,尽量客观公正陈述事实,对方也易于接受,并能进一步的倾听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做准备。

道德评价的语言,不免给人贴上标签和含糊不清的措辞,往往会引起对方的申辩、退缩或反击。

比如不要说你不尊重人、没有教养、太自私、对人有偏见,或者总是、都、从来、经常等模糊笼统的词句。 这里要区分事实和评判,客观地描述事实。

②感受:

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体会当下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表达出自己当下的情绪,比如我很伤心、难过、害怕、气馁、幸福、愉快、温暖、放心等。

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并体会对方的感受,与对方共情,让对方有一种被关注、理解、共鸣的感受,这样并与对方在内心深处去连接。

这里要区分感受和观点的区别,表达出当下的感受。

③需要:

体会感受背后的根源,在坦诚、平等、自由的情景里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去指责对方,指责、辱骂、批评只能带来不合作、对抗的情境里。

这里要区分自己需要和指责别人。

④请求:

在明了自己内心的需要,清晰明确表达出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的帮助,让对方清楚明白应该做些什么来满足对方的需要。

这里要区分具体的请求和委婉或模糊不清的表述。

如果请求达不到满足的时候,表示理解,那么这属于请求。当请求被拒绝之后,不是道德伦理来使对方左右为难,比如如果你真的爱我,就会怎么样?。

这里要区分请求和命令。

随思‖读《非暴力沟通》(38)

人是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中,沟通时刻都在进行中,时刻提醒并运用非暴力沟通模式在各类生活中。

(1) 观察

我/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你(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 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你感到…”

(3) 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你需要/看重…”

(4) 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我/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我/你想…”

随思‖读《非暴力沟通》(38)

本书作者说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

9岁那年,有一天放学后,几个男孩在校外等着打我。我躲在教室不敢回家。老师发现后,叫我离开学校。

我说我很害怕,她教训说:“男孩子不要胆小怕事。”

几年后,作为运动员,我的感受更显得微不足道。

教练们特别看着运动员“全力以赴”的精神---即使身体经受着剧痛,也要继续比赛。

有一次,我的手腕骨折了,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忍痛打了一个月的棒球。

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蹒跚学步的时候,摔跤了,有的父母会说:“没关系,咱们是勇敢的孩子,鼓励孩子自己起来”。

有的父母则反应过激,说:“宝贝,摔疼了么?哪里疼啊?”这其实就是过于不及,如果孩子摔倒了,但没受伤,摔疼,这时候鼓励孩子自己起来,锻炼自立自强的意识;如果孩子摔疼了,需要家长安慰和帮助,这时候父母当然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及时的安慰和帮助。

让爱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什么事情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只有当你怀有爱意、友善、温和,才能在彼此之间营造一个温和、友善的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才可以把激烈、愤怒、仇恨等其他不友善的氛围转化温和、友善的氛围,才能在内心深处去连接,内心深处情意相通,才有可能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也只有爱才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可以连接不同类型、不同种族、不同层次的人,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文化,情景也是复杂的,根据当时的场景,去做适当的运用,这里面需要我们继续在日常工作生活去琢磨、实践。

随思‖读《非暴力沟通》(38)

说明‖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果侵权则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