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职场上班这点事儿读书

人工智能取代你之前,需要打造三种能力

2017-11-22  本文已影响3045人  良大师
图片来自网络

《21世纪商业评论》原主编吴伯凡,在一次论坛上,谈到人工智能即将到来,什么样的人才更适合生存?

吴伯凡坦言,未来不需要那种和机器做无谓竞争的人。在机器擅长的领域,人类的智能一定甘拜下风。

就像有了起重机,大力士就没有了实际用途,有了汽车、飞机,神行太保和汗血宝马也失去了实际功能。

人工智能也一样,它不仅承接了人类的体力工作,很大程度更是代替了人们的智力工作,取代人类的计算、推理、信息采集的能力。

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和机器比赛,不占一点优势,必须要换个赛道。

换个什么样的赛道呢?

那就是只有人才能玩得好的领域。

比如现在机器写出来的,可以是“稿件”,却不能称作“文章”;

机器可以进行一个人物“特写”,却不能写出一首诗;

机器可以画出超级逼真的大白菜,却画不出像齐白石那样的大白菜。

在这个全新的赛道,具体要怎么玩?

吴伯凡推荐年轻人去读读丹尼尔·平克的《全新思维》,去领悟书中所讲的三感和三力。

上篇文章,我们谈到《全新思维》中的三感,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文末链接,进行查看。今天我们来谈谈三力:

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

故事力

故事力是什么?

英国作家福斯特曾做过一个简单的诠释。

“王后死了,国王也死了。”

是一种说法,我们换种说法。

“王后死后,国王肝肠寸断,不久也跟随而去。”

你觉得哪个更吸引人?

肯定是第二个,第一个只是简单的叙述,第二个融入了情节,赋予联想的空间。

正如《心理科学》一篇关于大脑成像的报告指出:

大脑中处理景象、声音、味道和运动的那些区域,在听到引人入胜的故事时会被激活。

把故事用于营销,是最常见的套路。

丹尼尔·平克在书中讲了一个案例。

他在超市买红酒,有三种价格、品质都差不多。

选哪一款让他为难,但其中一款引起了他的兴趣,因为在商标牌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款红酒的创始人是两个兄弟,他们经营红酒是为了向已故的母亲致敬,老大负责酿酒,老二负责营销,每瓶酒会抽出少许利润支助癌症基金会。

看完这个故事,平克毫不犹豫购买了这个牌子的红酒,其实他买的,不仅仅是这款红酒,而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一个高尚的行为。

其实这种营销在中国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比如说“褚橙”,如果没有褚老爷子这么励志的故事,估计不会像现在这么火吧?

褚橙

再比如“百雀羚”,通过这种故事式的营销,不知让多少大号甘愿为之宣传。

百雀羚广告

故事力不仅仅可以用于营销,还可以用于管理。

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伟大的企业往往会伴随一个伟大的人物?

苹果的乔帮主,脸书的扎克兄,通用的奇老伯,华为的任我行以及阿里巴巴的风清扬......

他们的出现,如果你以为是被挖掘出来,被动曝光于众目之下的,那就图样图森破了。

这些神一样的人物,除了向公众传播营销价值外,一个功能就是,成为故事中最重要元素:主人公。

这样的故事更容易为广大吃瓜员工所接受。

其实,你深入思考就会觉察,成熟的公司和成熟的宗教有两个共同之处:众人顶礼膜拜的人格偶像,以及充满感性色彩的故事......

那么要如何打造自己的“故事力”呢?

平克建议我们可以参考“英雄之旅”的思考模式,因为在所有故事中的英雄,都会面临“启程、发迹、回归”三个部分,这样可以牢牢抓住听众的心理。

其实平克这个建议也不算新鲜,早在几百年前的元代,范德玑在《诗格》中就提出“起承转合”的概念。

这与“英雄之旅”如出一辙,无非先是对背景进行交代、阐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强调遇到的矛盾、最后给出答案.......

这简直就是一个万能公式,可以用于故事写作、广告创意、公文写作、演讲......

此外,平克还给出两个提高故事力的小建议:

写迷你小说,只用100字,但要有人物,有关系,有铺垫,有转折。

在公众场合遇到的人,观察TA们,想象TA们的故事。


交响力

什么是交响力呢?

就是把看起来不相关的要素组合起来的能力。

正如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他虽然不用任何乐器,却是最重要的人。

因为他能把各种不同的乐器、演奏人员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美妙震撼的交响乐。

现实中也如此,那些能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结,从而建造一个新体系的人,就会是时代的宠儿。

尤瓦尔·赫拉利的著作《人类简史》,为何如此盛行?

因为这本书融合了生物、历史、哲学、科技能多种元素;

罗振宇的知识学习平台“得到”,为何风生水起?

因为它将知识、新闻、读书、新媒体、大V等多种元素打造成了一个新体系。

《全新思维》所说,在今天,这种“交响力”不仅仅属于企业家和发明家,而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能力。

如果你还只是从事常规化自动化的工作,将来不但主宰不了人工智能,甚至会沦为人工智能的“猪仔”......

至于怎么提升,先乱入另外一本书《巨人的工具》。

书中总结了当代200多个成功大咖的经验,其中一位,提出一个“相互加持”理论,还是蛮受启发意义的。

这名大咖告诉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你还要发展出另外一种技能,这种技能要与本职工作相关,这样你的技能可以“相互加持”。

他以自己为例,说:你看,我在职场上混的还可以,但不算最好,能排前50%;但我还会写点职场笑话,也不算最好,也只能排前50%,但两项加持后,我能排进前25%;

况且,我还有第三项加持,我学会了画漫画,就算也只能排前50%,但三项能力加持后的得分,可能没几个人比我强吧......

这个大咖的名字叫斯科特·亚当斯,如果你不认识他,下面这幅漫画你可能看过。

他就是职场漫画“呆伯特”的作者。

呆伯特

共情力

让我们闭上眼睛,假设一个场景。

在家庭机器人普及的未来,一个机器人抱着你的孩子,机器人的姿势是怎样的?应该很难想象,会不会像捧碗汤那样,硬生生的,有点别扭。

转回来,想象一下,一个母亲抱婴儿的场景。

温馨、柔和很多吧?而且,母亲们的抱姿势几乎一致:都是把婴儿抱在左侧,无论她们习惯左手还是右手。

为什么会这样?

书中给了解释:因为婴儿不会说话,母亲想知道TA们的需求,就必须观察TA们的表情,感知TA们的情绪,这就需要右脑,而右脑支配的是左侧身体……

这就是共情力,是人类通过百万年才进化而来的,是电脑难以复制的情感处理能力。

你会发现那些伟大的作家、画家、音乐家在此方面都出类拔萃。

否则,他们创造不出那些触动人心的伟大作品。

正如著名作家巴特勒·叶芝所说:

依赖逻辑、哲学和理性思考的人,最终会荒废头脑中最好的思维模式。

讲到共情力,我想起另外一本很经典的营销著作:《湿营销》。

其中一个核心观点是:

营销最终要回归本源,没有人情味,自动化式的营销,犹如干巴巴馒头,没人喜欢吃。

我极其认同这个观点。就我本人来讲,最讨厌面对银行、电信这些机构的智能语音服务系统。

以我的智商、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多数简单的问题都能处理,但凡需要电话求助时,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而那些语音服务总让我转来转去,浪费了我的时间,最终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让人异常愤怒。

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营销和服务的趋势仿佛已成必然。但我总是心怀一种假设:

当冷冰冰的智能服务成为多数公司选择的时候,那些能将服务注入人情温度的少数公司,会不会异军突起?

《全新思维》和《湿营销》也都证明了这种假设。

毕竟,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谁愿意和“siri”成为真正的朋友啊……

作为个体,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共情力呢?

其实共情力回归个人就是“情商”。

如何提高情商,我曾写过4篇文章,你可以翻出来读读,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文末有链接)

我想再强调,情商是可以习得的,但你不能只通过阅读一两本书,就实现情商的跃迁,你必须要去实践中尝试。

《全新思维》也说到,共情力可以通过实践提高,但遗憾的是,一小部分人,由于右脑受损、自闭症倾向等原因,缺乏共情力……

如何确定你不是这一小部分人呢?

以下八个不同的情绪表情,你能识别出4个以上,就是正常人,来测试一下吧......

微表情

小结:

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解读《全新思维》一书,书中的核心就是三感和三力。

三感: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

三力: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

本书作者是丹尼尔·平克,我将在下篇文章解读他的另一本书《驱动力》。

我发现,连续阅读一个作者的著作,可以帮助你全然领悟作者的精髓。

所以,我会追剧,你和我一起吗?

-END-


扩展阅读:

颠覆一切的当世,你需要一种全新思维 (《全新思维》上部分书评)

提高情绪韧性的5种方法(提升控制情绪能力)

为何你的情商,总让别人情伤 (提升情商)

所谓人情练达,就是不让对方难堪 (提升共情力)

话都不会讲,如何混职场? (提升说话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