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不传位给德才兼备的十一子永瑆,而选择了平庸的永琰?
清朝乾隆皇帝虽然在位时间60年,但其执政时间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我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久,最长寿的皇帝。
皇帝在位时间久了,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最严重的就是皇储的问题,很多优秀的皇子熬不过老爹,先走一步了。
公元1773年,继位三十八年的乾隆皇帝,面临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在世的皇子仅剩下四子永珹、六子永瑢、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二子永璂、十五子永琰和十七子永璘。
其中四子永珹、六子永瑢分别过继给了和硕履懿亲王允裪和慎靖郡王允禧,没有皇位的继承权,还有五个儿子,乾隆最终选择了十五子永琰,进行秘密立储,即为后来的嘉庆皇帝。
乾隆皇帝崇尚汉文化“嫡长子”继承制,永琰获得了领先优势
1773年,乾隆在世的这五位皇子中,出身最高的,要数十二皇子永璂,是乾隆第二位皇后那拉氏所生。
但是在乾隆三十年,皇后那拉氏陪同乾隆第四次南下巡视,在此期间那拉氏因为各种原因,断发触怒皇帝,最终帝后失和,被遣送回宫修养。
乾隆三十一年,皇后那拉氏病逝,并没有获得皇后的礼遇,乾隆皇帝下令以皇贵妃的礼仪下葬,多名因此上奏的官员都被发配边疆,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不废而废,因此永璂基本失去了继承的资格。
乾隆皇帝是一个有文艺青年气质的皇帝,十分崇尚汉文化,动不动就写诗搞艺术,但是水平着实是一般。因而就十分崇尚传统汉家讲究的“嫡长子”制度。
乾隆元年,皇帝弘历就秘密立自己的次子,也是富察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永琏为皇太子,不想没几年太子就去世了。
没过几年,弘历又想立自己的七子,也是富察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永琮为皇太子,永琮年仅两岁,就得了痘病,去世了。
弘历的这段经历,完全可以写一篇文章,我有一个梦想,立我的嫡子为皇太子,可见乾隆皇帝立太子时,是十分看中皇子的出身的。
最后剩下的四个儿子,是两对亲兄弟,永璇和永瑆都是嘉贵妃所生,而永琰和永璘都是令皇贵妃所生。
乾隆最终选择太子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子以母贵”,作为母亲早逝的皇子永璇、永瑆,又怎么能够比得上母亲得宠,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的令皇贵妃的儿子呢!
永瑆的母亲嘉贵妃金佳氏,在乾隆二十年就去世了,永瑆还有两位哥哥,四子永珹和八子永璇,四哥永珹被过继给了和硕履懿亲王允裪,从乾隆的这一行为来看,他就没考虑嘉贵妃的儿子继位的事情。
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储的时候,十五子永琰仅有十三岁
嘉庆帝永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是弘历与令皇贵妃魏佳氏的第二个儿子,到乾隆三十八年,将其立为皇太子时,永琰也仅有十三岁,作为一个尚且年幼的少年,怎么分辨的贤明与平庸呢?
永琰年幼的时候,乾隆皇帝就对他细心教导,十分宠爱,六岁就拜兵部侍郎奉宽为师学习,又跟随工部侍郎谢墉学今体诗。
年少时期,永琰的学习就很不错,史称“英词炳蔚,援笔立就,动成典则”,而且十分喜欢读史书,甚至有“上下三千年,治迹目了然”的能力,从学习上来看,永琰是以为合格的守成之君。
最重要的是,年幼的永琰十分尊师重道,非常孝顺听话,从七岁开始,就经常去盘山行殿拜谒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深受皇帝和皇太后的喜爱。
另外,永琰也十分尊重自己的师傅,其中朱珪最受器重,朱珪调任福建学政之前,曾给永琰留下了“曰养心、曰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曰致诚”的谏言,永琰终身奉行,即使登基亲政之后,也依然遵行。
可以说,嘉庆帝永琰不是天资卓越的皇帝,但他一定是一位勤奋好学、品行端正的皇帝,是一个家里的乖乖孩的形象,对于“十全武功”的乾隆,这可能就是他的理想接班人。
才情并不能代表治世的能力,永瑆有才华,但未必有治世之才
乾隆皇帝的十一子永瑆,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永瑆的才华不可否认,但是历史上,才华横溢,当皇帝却干的一塌糊涂的大有人在,宋徽宗就是典型代表。
而且,在乾隆的儿子中,真正有才能,凭本事最早被封亲王的,只有五子永琪,但不幸的是永琪在乾隆三十一年去世。
此后在乾隆四十四年,八子永璇被封为多罗仪郡王,到乾隆五十四年,十一子永瑆和十五子永琰,分别被封为成亲王和嘉亲王。
由此可见,除了书画的才华之外,永瑆的能力并不比永琰强多少,至少在乾隆和满朝大臣的心目中是这样的,他封王的速度甚至比不上他八哥。
最后,嘉庆四年,永琰亲政以后,对他的十一哥永瑆是有重用的,任其为军机大臣,总理户部三库,不久又担任领侍卫内大臣一职。
可以说,在嘉庆年间,永瑆是有发挥自己才能到舞台的,但是他的表现却是让人大跌眼镜,多次获罪,对乾隆晚期的弊政也没有什么作为。
任何一个治世,都不是依靠皇帝的聪明才智创造的,是需要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在皇帝的支持下完成的,永琰可能才能不足,但是仁厚有余,永瑆身居高位,却无所作为,不应该是永琰的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