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散文简友广场

七.一的怀念,河南许昌一对八十岁残疾夫妇含辛菇苦自建毛主席纪念馆

2019-07-02  本文已影响170人  赤箭2018

今天,七月一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纪念日。怀着无限景仰的心情,我们一行六人驱车前往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原许昌县)椹涧毛主席纪念馆,缅怀伟人,祭奠先烈,表达无尽的哀思!

简陋的毛主席纪念馆 部分人士合影

建安区椹涧毛主席纪念馆,位于椹涧乡常庄村村后长椹河边,创建于2009年,迄今已建成十年,是一座民间人士自建的毛主席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

创始人常保定老先生、吕拴妮女士,都是七八十岁的残疾老人,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对领袖毛主席一腔赤诚、深厚的崇仰之情,在众多乡亲的帮助下,含辛茹苦自发建起了毛主席纪念馆。

毛主席纪念馆 齐唱东方红 吕拴妮女士

创建之初,艰辛难以想象。

选址,愁坏了常老先生老两口。没有现成的地方,只能找废弃的荒地。常保定老先生日夜拖着一条残腿,拄着双拐,冒着酷暑,艰难地蹒跚在坑洼不平的荒冈野地里,寻找合适的馆址。

好不容易选中了长椹河边的一小块儿荒地,新的难题又来了。这小小的一块儿荒地竟是隶属于三个小村子,协调工作异常艰难。虽然说建毛主席纪念馆所有人都赞成、都支持,但是牵扯到具体的事情和个人的利益,还免不了有重重阻力。经过常老先生不懈的奔波和努力,最终把这块荒地协调了下来。

确定了馆址,资金问题又摆在了面前。规划的两栋六间房,建房成本至少也要五六万元,这对于六七十岁的残疾老人来说,象一座大山一样背负不起。

常保定老先生(中)接受采访 常保定老先生 功德堂

好在,乡亲们很快知道了建设毛主席纪念馆的难处。为伟大领袖、为人民的救星、为心中的神修建纪念馆,谁会袖手旁观?这哪是常保定老先生一人一家的事?!

很快,三里五村的乡亲们行动起来了!你拿一千两千,他拿三百五百,我拿三十二十;你从家里扛来一根木头,他从家里拉来一车青砖,我从家里抬来一扇门窗。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的出钱出物又出力,不到一月时间,毛主席纪念馆建起来了!参与建房的工匠知道是建毛主席纪念馆,硬是一分工钱没捏!

这简陋的一座毛主席纪念馆,饱含着乡亲们对毛主席的一腔深情,也饱含着常保定老先生和一众乡亲们的一片心血和汗水。

一生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满门忠烈为民族牺牲的人,人民会永远把他放在心中。

纪念馆建成后举办了隆重又简朴的仪式。方圆百里一千多名群众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事先准备的六百枚毛主席像章一抢而空,人民以自己朴实的方式来怀念、祭拜自己的领袖和恩人。

河西一位七十多岁的贫困孤寡老太太,瘫在床上几年了,听说几十里外的椹涧乡建了一座毛主席纪念馆,就坚决托同村人捎来一块钱,说一定要为毛主席发个光,出份力。

这是现代年轻人无论如何也难以理解的一份感情、一种力量!

村民祭拜毛主席

赤箭后来曾经为纪念馆写过一篇文章,配了图,发在中华网和红歌会网上。中华网上的点击率三天内超过十三万次,25个国家的外国网友浏览了该文。一名俄罗斯记者评论说:  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一位芬兰人看到文章后专程从北京赶到许昌,因为人地生疏、语言不通,他整整在许昌找了一周,才找到椹涧毛主席纪念馆。这位毛泽东的洋粉丝祭拜了毛主席,留下了捐款,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许昌市五一路一对老夫妻,家里很简陋,穿着也很朴素,但当他们从文章中得知椹涧乡常保定、吕拴妮两位残疾老人含辛菇苦建起了毛主席纪念馆后,义无反顾地拿出来两万块钱,捐给毛主席纪念馆!

七.一的怀念,河南许昌一对八十岁残疾夫妇含辛菇苦自建毛主席纪念馆

这就是人心!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毛泽东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万古不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