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130】永续经营:长生不老,不如养儿防老
-1-
原来做管理顾问的时候,总会在写报告里提到“持续经营”。客户自己的报告也会这样写。
但有一次,好像在一个台湾公司的报告里,提到了“永续经营”,立马感到很“高大上”。
永续,似乎是永远不死的意思,比“持续”强烈多了,所以时不时在报告里开始写“永续经营”。
当然,并不是写了“永续经营”,就真的不死了。
前面说过,企业有生命周期,“创业期-成熟期-转型期”,其实这中间都隐藏着一个动作,死亡。
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在网上找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存货时间。数据各样,但没有超过10年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突然死亡。
长生不老,只不过是人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
-2-
有很多研究企业如何长生不老的,比如《基业长青》,但实际上书里所列举的标杆企业,现在很多已经衰败,甚至消亡了。
为什么?因为企业是一个组织,甚至可以比拟成为一个社会生物。
如果是生物,就会死亡。可能衰老而死,可能暴病而死,可能意外而死。企业也是一样。
死的企业未必不好,只是在越来越快的变化中,难以保证一个企业能够抓住每次变化中的机会,只要一着不慎,可能就死掉了,比如智能手机来临时的诺基亚。
现在的社会环境,其实,公司死的可能越来越快。
-3-
其实有个问题,一个公司为什么要追求长生不老呢?执着于长生不老有什么好处呢?
公司本身就是一个虚构的概念,当这个组织消失了,股东拿钱做别的事情,员工找新的工作,其实都没有影响。执着于这个干什么呢?
生物执着于长生不老,是有机实体希望一直存在。而一个虚构的概念,难道是有思想希望一直都在吗?
-4-
实际上,生物没有长生不老的。他们基因延续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无性繁殖,即分裂,多见于低级生物,比如细菌;另一种是有性繁殖,即生养下一代,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这两种方式都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长生不老。
对于企业,可以借鉴。刘润在这里说的养儿防老,就是通过投资成立新的业务公司,选择新的发展机会,来对抗死亡的可能。
但其实,重组、出售、业务关闭、改革等等,都是企业能够再生的方式,不必拘泥于这个企业是否活下去,这没有意义。唯一阻碍企业变革的,其实是企业固有的习惯,或者直接说是企业里的既得利益者。
-5-
这篇笔记里自己瞎说的成分比较多,既然是瞎说,就别太在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4732/f4850b2931d9bbea.png)
本文为对刘润在“得到APP”中专栏《5分钟商学院》的学习笔记,感兴趣请下载“得到APP”订阅。
更多内容请参见我的文集 五分钟商学院,我还收集了更多小伙伴的笔记做成了专题 刘润5分钟商学院,欢迎订阅。
与刘润5分钟商学院一同成长,期待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