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化法国&周边

娜帕里勇,一个都市传说的诞生

2019-01-03  本文已影响2人  理思法语

小编有一位朋友是上海本地人,离我家不远。热爱美食,偏又须髯如戟,颇有西域风情。常出没于长寿路回民街区,寻探新疆美食,贪恋其肉多料足。美其名曰,清真寺礼拜常心诚之,不敢有忘。每次打着饱嗝回来,还偏偏带着些甜品到我家,喝点茶,聊聊天。

一日,他面露神秘,拿出一盒蛋糕状的甜品,跟我大肆夸奖。我尝了一块,味道不错,感觉似曾相识,就是一时想不起来。他跟我介绍说这个是新鲜玩意,时下大火的新疆甜点娜帕里勇。娜帕里勇?我复读了一遍,马上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法国的拿破仑蛋糕吗?

--娜帕里勇是这样的

他马上跟我起了争执,说新疆传统美食跟法国又有什么联系。鉴于我们嘴里塞满了蛋糕口齿不清并且争论还有发展下去的趋势,我决定仔细调查一番。结果没想到,事情的复杂情况远超我的想象...

--拿破仑蛋糕是这样的

根据我得到的线索,娜帕里勇既不是传统的新疆甜品,但也不完全是法国的拿破仑蛋糕。这种甜品在国内出现于上海世博期间,乌兹别克斯坦展馆的特产娜帕里勇被大众喜爱。据传由耶里夏丽新疆餐饮公司花重金买下了配方,并开始经营。后来掌握了技术的大师傅们自己到外面开餐馆,由此开枝散叶,便形成了今日娜帕里勇的潮流。

而在法国的拿破仑蛋糕跟拿破仑有什么关系?没毛关系。

--你好,我叫拿破仑,姓波拿巴

--这么巧,我也叫拿破仑,姓蛋糕

最初在法国被发明,叫千层蛋糕(mille-feuille)。为什么叫拿破仑呢?最可靠的说法是由于它源自意大利酥皮Naples工艺的名字Napolitain,被误传为Napoleon,也就是皇帝的名字。这下好了,直接有人代言了也就不改名了,法国人将错就错,称之为拿破仑蛋糕了。

再到后来,拿破仑打俄国,战没打赢,随军的法国厨师却在当地留下了食谱。经过改良后,又传到了被后来苏联统治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直到2010年,上海开世博会时,这才由乌兹别克斯坦展馆流传开。

这看起来身世确实神秘复杂,让人难以理解。来来来,我们再捋一捋,请看时间轴:

好了,以上就是娜帕里勇的编年史,大家可以仔细了解一下。我以5串羊肉为注在此立下flag,2019年它会成为新的网红。

虽说不是正宗的法国甜品,但在历史的发展中,它早就自成一派。

拿破仑蛋糕讲究精致,按传统做法,一口下去,真的有将近一千层的酥饼与奶油层层化开。而娜帕里勇狂野的酥饼和在口里爆浆的奶油,也是一种极致享受。按我个人理解,后者是拿破仑蛋糕的纯爷们版本,适合塞满口腔,翻着白眼的吞下,然后给你一整晚的回味。

--娜帕里勇,传统工艺是七层酥饼与奶油间隔叠加,厚实雄浑

-- 拿破仑蛋糕,传统工艺是三层酥饼与奶油叠加,贵在层层酥饼清晰,轻薄如羽

这么好的甜品,要值得尊敬,试着了解它的来历,而不要轻易相信江湖传言。下回再有人强行争辩说是新疆传统美食,你用上海话念一遍娜帕里勇,说出来跟拿破仑蛋糕(Napoleon)法语发音极其相近!

为什么说起甜品老是用法语呢?没办法啊,法国是甜品爱好者的天堂,很多甜品就是来自于法国。

比如说牛轧糖。你一看这两个字"牛轧",简简单单说透了原材料和工艺,四两拨千斤,严重符合我们中文的博大精深。我原来也觉得是传统美食无疑。那你看看法语:“Nougat”,再用上海话念句“牛轧”,又是差不多!没想到吧,这是当年法国人传到国内的。

其他的还有,“可丽饼”,烤薄饼,大众情人,名称来自法语音译“Crêpe”。

“舒芙蕾”,蛋奶酥,甜品中的炫技者,来自法语“Soufflé”。

“烤布蕾”,焦糖布丁,在家也能亲手操作,来自法语“Crème brulée”。

“马卡龙”,最具代表性的法国甜品之一,来自法语音译“Macaron”。

好了,记住这几个法语词,我相信对身体力行的甜品爱好者不是什么难事,毕竟食性带来好记性。

法语不用我教,你早会说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