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进入一个 谈资比名牌包要贵 的社会!
我们想象一个场景,在某次聚会上,你遇到两位女士。其中一位女士手里拿着看上去挺一般的包,但谈吐不俗,居然引用了上周《经济学人》杂志对英国大选的分析。而第二位女士的包一看就是名牌。但她更关心最近电视剧里某个人物的八卦。
请问,这两位女士谁的社会地位更高呢?
要是放在十三年前,大概率的谁的包贵谁的谁会地位就高呗,不是有这样一句俗话么“女人看包,男人看表”。要判断一位女士的财富状况,收入水平,看一眼她背的包包基本上就知道了。
但是放在今天,答案可能是相反的。大概率上,谈论《经济学人》的那位女士社会地位高。不仅仅是学识高,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她的经济状况大大超过谈论电视剧八卦的那位女士。
为什么呢?
因为用炫耀性的消费来区分社会阶层,这个方法已经失效了。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种“高端”消费品都在向大众普及,再贵的名牌包,中等收入者努努力也负担得起。背一个名牌包,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个有钱人。可能你只是个喜欢买名牌包的都市白领。
那么,今天区分社会地位的是什么呢?
是谈资,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名牌包要贵的社会。
表面上看,买一本《经济学人》杂志花不了多少钱,一年也就388元。但是,想要成为一个看《经济学人》杂志的人,是非常花钱的。你得上过大学吧?你得花时间学习很多高级的英文词汇吧?你得有一个这样的社交圈子,看完《经济学人》杂志可以找得到人聊天吧?
所以,《经济学人》上的谈资要比名牌包要贵。
谈资,本质上是什么?
就是我要说的“文化资本”。什么是文化资本(le capital culturel)?
维基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的“指包含了可以赋予权力和地位的累积文化知识的一种社会关系。”这个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布迪厄说,我们在划分社会阶层的时候通常只考虑到一个因素,就是财富状况,也就是经济资本。但其实,财富状况不是决定社会地位的唯一要素。
“文化资本”我把它更清晰、准确的定义为:”任何一种可以让个人在社会上获得较高地位优势的非正式社交技巧、教育素养、品味、生活方式、技能、态度、习惯等知识类型"。这样就更好理解了。但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有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经济资本可以迅速获得,比如继承遗产、中彩票、或者突然做成一笔大买卖,致富的速度可以非常快。
但文化资本就不同了,不仅积累起来非常慢,而且几乎无法侥幸获得。
布迪厄说过一句话;"文化资本,就像肌肉发达的体格,或被太阳晒黑的皮肤。极其费时间,需要投资者亲力亲为才能获得"。这就是文化资本及其残酷的地方。
有钱,可以买一身名牌服装,但是,只有健身才能练出好身材。有钱,可以拥有一个装修豪华的大书房,但是真的读过这些书就难上加难了。有钱,身边可以立即围绕一帮狐盆狗友,但是有个高质量的朋友圈不是立即就能办得到的了。
谈资这个东西,说起来很虚荣,但其实是你文化资本的体现。
在传统社会,经济资本是基础,文化资本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东西,所以经济资本还是根本的。但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名牌包要贵的社会,也就是文化资本反客为主,反而变成了跟基本的东西。
这也是网络效应所造成的结果,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开放的社会,所能获得的人际网络更大,人际网络对一个人的附能效应也大大提高。
在传统社会,有一个假设:任何一个人,只要在你原有的基础上,踏踏实实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但是,现在的开放社会,进入更好的网络,会让你事半功倍。
谈资,是你即将获得更大价值的一种体现。
思考与行动:
1、在过往的经历中你有没有过通过炫耀性的消费来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事情,有没成功了呢,以后可以做哪些改进呢?
2、如何积累自己的“文化资本”?因为它在未来对你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万维钢.精英日课》
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8%B3%87%E6%9C%AC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488a1b01008l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