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在20岁遇到这本书,该多好啊!

2023-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Rare欣儿

合上书的这一刻,我长舒了一口气,脑海回忆起5年前,和母亲发生的那一次大争吵。

我自小少言寡语,对很多事情都处于“看破不说破”的状态,偶尔想跟别人说说,却总感觉找不到合适的人,所以多半是倾诉在文字中了。

但家庭中的矛盾,并不会因为我少说而停止,直到那次,积攒了很多的怒火因为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爆发了。

母亲镇定自若地说着大道理,我边哭边大声地反驳,这种状态僵持了数个小时。

而后我和母亲的状态,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相处间有着恰到好处的尊重,没有任何矛盾,但隔阂感却油然而生,似乎这中间,有一层薄薄的纱,阻挡着彼此的连接。

五年后的今天,我看完了《萨提亚深层次沟通力》这本书,书里的内容让我一下子幡然醒悟,要是能早点遇到这本书,我与母亲的关系,不会这么糟糕。

这本书的作者是亲子导师李崇建和全球萨提亚教练师和指导专家曹敬唯,用案例+理论+导师分析的方式,为我们深刻剖析了冰川模型。

还指出冰川的核心或基础是渴望自我实现,渴望的满足决定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接下来,分享我在书中,遇到的让我感触最深的两个点,希望能带给你些许启发。

01 心灵的伤,身体会记住

之前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总是会避着孩子吵架,直到一天晚上,孩子感觉有点口渴,于是来客厅喝凉水,正巧看到了父母吵架的场景,因为场面过于激烈,孩子一下子晕倒了过去。

后面就出现了很神奇的状态:

孩子长到成人后,从来不喝冷水,哪怕在炎热的夏天,她依旧是喝着保温杯里的热水。

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喝冷水,身体会过敏,起很多红点点。

后来在跟心理咨询师咨询的过程中,她慢慢明白了,喝冷水过敏,并不是因为她体质的问题,而是因为小时候受到的那次伤害。

虽然现在长大了,父母关系也缓和了,但曾经受过的伤,身体会牢牢地记住。

改变这种状态,需要从内心深处做出改变,让自己意识到,如今长大的自己,已经具备了很多的能力,足以好好照顾自己。

可以想象,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童年的自己,我们需要跟当时的自己,进行一个对话。让自己分清楚过去和现在。

过去,我们可能无法解决;但现在,我们有能力解决。

就像书中所描述的,我们可以跟自己说一些话,比如:“我会来陪伴你,也会接纳、理解你。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站在你这边。”

坚定地告诉自己,如今的你,可以做到,如今的你,没问题。

02 先与自己相处,再与世界相处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他父亲与大哥之间的故事,当时他父亲80岁,大哥60多岁。

大哥听说父亲要来,在公交站蹲了一夜、一口水没喝,一口饭没吃,还借了一台冰箱,亲手给盖了间新厕所。

而父亲对于大哥表达的这些爱,全部都是教育口吻回应的。

只见他父亲回答道:“谁叫你等了?我叫你来接了吗?你怎么这么傻呢?我们不会找地方住吗?你用用脑子嘛!谋定而后动……”

对于大哥用借来的冰箱,存放的肉,结果因为在农村没电,肉给放馊了,父亲也是没什么好脸色,直接说肉难吃。

我们作为局外人,听着这种回应时,第一反应也会是:脸上无光,有些困窘,明明大哥已经很努力、很孝顺了,为什么父亲还是不满意,还要这么说他。

但其实,父亲的内心活动则是,自己错过了对孩子几十年的教育,让他一个人在外面摸爬滚打,真的是难为他了,心里有着深深的自责感。

想尽可能地弥补,用尽全力教育他,希望他能够少走些弯路、少受些欺负。

这种相处状态,像极了五年前我和母亲的状态,当时我渴望母亲对我放松些,少管教我。

而母亲则是因为在我刚断奶就外出打工了,疏于对我的陪伴,内心有着深深的自责感,想趁着我还小,能多多陪在身边的时候,多教我些东西。

可是,当时的我并不懂,母亲也没有表达出内心想法,真的只是严要求。

这种对抗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求生存的状态,是渴望为了对方好。

但真正的沟通,不仅仅是为了对方好,而且还需要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为对方好。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先与自己相处,接纳自己的感受,与自己的渴望连接,然后再和对方连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好。

写在最后

曾经受过的伤,身体会替你记住;曾经缺少过的东西,你需要先自己接纳,才能更好地与世界相处。

很感激在自己24岁的时候,遇到的这么优秀的一本书,让我真正开始觉察自己,开始从内在去探寻自我。

内心富足安定,你的外在行为,才会如你所愿。

最后,这本书我真的超级推荐给父母、给童年遭受挫折、以及想要通过阅读疗愈自己的人来看,这本书可以说是我最近遇到的,让我最有感触的一本书了,干货知识也是超级足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