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能弘道》听后总结
听樊登老师讲的《孔子,人能弘道》这本书,学到很多道理,记下亦是梳理。
第一点:孔子讲学习的意义。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读解】这是根据天赋和学习态度来划分的四个等级。
我是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已过不惑之年,通过学习,才知道原来我的处事方法,思维模式,需要重新建立。
第二点:在樊登读书会里听的较多的亲子,婚姻,家庭,心理书。今天想听一本释放自己的一本书,想不带解决什么问题有功利的听书。当听到樊登老师在讲:扫马路的快乐比你的不知要多多少。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每每听到这里我却心生微笑,既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
最近有了新工作,当上一名环卫工,成为城市美容师的一员。脚踩大地,头顶蓝天,“日日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样的行为让我感到踏实,心安。明白这个道理,对自己的工作意义理解又深一层。
第三:人如果光在意自己的得失,就会容易抑郁,自私的人容易抑郁。人应该心中怀仁。“仁”就是处在至少两个人的关系之中。一人不能成仁,当你想到“仁”的时候,你已经离“仁”很近啦。
第五:礼的运用是建立在明确身份角色的基础之上的,孔子将“正名”看得特别重要。
人要正名,不能听一个人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人是自己的领导,或是爱人,孩子等。而要把自己摆正,心要有正念,“所以孔夫子到一个地方去上任,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必也正名乎”。先要把各个岗位的定义和职责理清楚。”
作为妈妈,妻子,女儿,自己等这些称谓的定义和职责,界线都是需要我学习的。把自己的问题弄清楚,这个世界就清晰啦,这很重要。
第六:“孟子84岁去世,孔子73岁去世,所以中国人说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可见人们是多么崇拜孔孟。”原来我小时候觉得骇人听闻的俗语出处在此啊。
读书可能解决不了你当前的问题,但是可以让我们离正确的目标越来越近……
![](https://img.haomeiwen.com/i6882997/e5b3b1ef1ceb34e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