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网络安全

2018-06-16  本文已影响19人  EvanForEver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
(1) 截获——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
(2) 中断——有意中断他人在网络上的通信。
(3) 篡改——故意篡改网络上传送的报文。
(4) 伪造——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送。
截获信息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而更改信息和拒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主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DOS)等。

对网络的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恶意程序(rogue program)
(1) 计算机病毒——会“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传染”是通过修改其他程序来把自身或其变种复制进去完成的。
(2) 计算机蠕虫——通过网络的通信功能将自身从一个结点发送到另一个结点并启动运行的程序。
(3) 特洛伊木马——一种程序,它执行的功能超出所声称的功能。
(4) 逻辑炸弹——一种当运行环境满足某种特定条件时执行其他特殊功能的程序。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是密码体制的设计学,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sis)则是在未知密钥的情况下从密文推演出明文或密钥的技术。密码编码学与密码分析学合起来即为密码学(cryptology)

公钥密码体制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必须保证以下三点:
(1) 报文鉴别——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报文的签名;
(2) 报文的完整性——发送者事后不能抵赖对报文的签名;
(3) 不可否认——接收者不能伪造对报文的签名。
现在已有多种实现各种数字签名的方法。但采用公钥算法更容易实现。

数字签名的实现

只有A掌握自己 的私钥,没有别人能产生这个密文。 B用A的PK签收报文 X后相信 是 A 签名发送的。
1、若 A 要抵赖曾发送报文给 B,B 可将明文和对应的密文出示给第三者。第三者很容易用 A 的公钥去证实 A 确实发送 X 给 B。
2、若 B 将 X 伪造成 X‘,则 B 不能在第三者前出示对应的密文。这样就证明了 B 伪造了报文。

具有保密性的数字签名

鉴别

在信息的安全领域中,对付被动攻击的重要措施是加密,而对付主动攻击中的篡改和伪造则要用鉴别(authentication)
报文鉴别使得通信的接收方能够验证所收到的报文(发送者和报文内容、发送时间、序列等)的真伪。
使用加密就可达到报文鉴别的目的。但在网络的应用中,许多报文并不需要加密。应当使接收者能用很简单的方法鉴别报文的真伪。
报文鉴别
许多报文并不需要加密但却需要数字签名,以便让报文的接收者能够鉴别报文的真伪。
然而对很长的报文进行数字签名会使计算机增加很大的负担(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运算),当我们传送不需要加密的报文时,应当使接收者能用很简单的方法鉴别报文的真伪。

入侵者 C 可以从网络上截获 A 发给 B 的报文。C 并不需要破译这个报文(因为这可能很花很多时间)而可以直接把这个由 A 加密的报文发送给 B,使 B 误认为 C 就是 A。然后 B 就向伪装是 A 的 C 发送应发给 A 的报文。
这就叫做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C 甚至还可以截获 A 的 IP 地址,然后把 A 的 IP 地址冒充为自己的 IP 地址(这叫做 IP 欺骗),使 B 更加容易受骗。

为了对付重放攻击,可以使用不重数(nonce)。不重数就是一个不重复使用的大随机数,即“一次一数”。

中间人攻击

中间人攻击说明
A 向 B 发送“我是 A”的报文,并给出了自己的身份。此报文被“中间人” C 截获,C 把此报文原封不动地转发给 B。B 选择一个不重数 RB 发送给 A,但同样被 C 截获后也照样转发给 A。
中间人 C 用自己的私钥 SKC 对 RB 加密后发回给 B,使 B 误以为是 A 发来的。A 收到 RB 后也用自己的私钥 SKA 对 RB 加密后发回给 B,中途被 C 截获并丢弃。B 向 A 索取其公钥,此报文被 C截获后转发给 A。
C 把自己的公钥 PKC冒充是 A 的发送给 B,而 C 也截获到 A 发送给 B 的公钥 PKA
B 用收到的公钥 PKC(以为是 A 的)对数据加密发送给 A。C 截获后用自己的私钥 SKC 解密,复制一份留下,再用 A 的公钥 PKA对数据加密后发送给 A。A 收到数据后,用自己的私钥 SKA 解密,以为和B进行了保密通信。其实,B发送给A的加密数据已被中间人 C 截获并解密了一份。但 A 和 B 却都不知道。

密钥分配

密钥管理包括:密钥的产生、分配、注入、验证和使用。本节只讨论密钥的分配。
密钥分配是密钥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密钥必须通过最安全的通路进行分配。
目前常用的密钥分配方式是设立密钥分配中心 KDC (Key Distribution),通过 KDC 来分配密钥。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网络层安全协议

网络层保密是指所有在 IP 数据报中的数据都是加密的。

应用层的安全协议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防火墙(firewall)

防火墙是由软件、硬件构成的系统,是一种特殊编程的路由器,用来在两个网络之间实施接入控制策略。接入控制策略是由使用防火墙的单位自行制订的,为的是可以最适合本单位的需要。
防火墙内的网络称为“可信赖的网络”(trusted network),而将外部的因特网称为“不可信赖的网络”(untrusted network)。防火墙可用来解决内联网和外联网的安全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