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篱下的孩子

2020-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息县心协沐风f

今天有y老师主持,J老师带来的案例《寄人篱下的孩子》,大家的充分的探讨和分享,让每一位参与的伙伴们都感受颇深。

有人说:“幸福的童年可以疗愈一生,而缺失的童年将用一生来疗愈。” 当然我们不去争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是与非,而是说从中也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特别深的。

如果说孩子小的时候都放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那里,放在别人家里寄居的,生活会让他很没有安全感。

因为内心一直是缺乏家庭中满满的爱,缺乏在这个家庭中有自己的话语权、掌控感,并且没有归属的感觉。

所以说当孩子有了情绪的时候时无处可说的,因为没有人在意你的感受、你的体会、因为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你、爱护你,而是给你讲很多的道理:你需要怎么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怎么样,你只有乖乖的听话,你只有做大家眼中的好孩子,才不会惹长辈生气,才能够得到她们的认可。

所以说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孩子学会了隐忍、压抑,而更多的看别人的脸色生活,成为一个把别人的感受要求远远高于自己的这种模式,而更多的情绪,感受,体会需求都被压抑下来,慢慢的成了一位麻木的人,一个感受不到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当然也就无法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快乐和幸福了,所以说他慢慢的呈现出抑郁的状态。

当孩子的身上多了一条条自残的痕迹,当孩子隐忍不下去,出现了情绪爆发和失控的状态,才让家长着急和重视起来。

而这时候家长很期待咨询师能有灵丹妙药,一下子都能把孩子解救于水火和痛苦当中,当然这样的愿望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尘封已久的心,麻木压抑的内心世界,怎么能轻易的打开、软化并且恢复生机和活力呢?就像一片荒芜的土地,你要重新开垦,重新让它焕发生机和活力,那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用心开垦、施肥和等待的。

焦点强调:“一个人可以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是成长的契机”,这个契机既是孩子的也是家长的。

如果说家长能够抓住这样的一个契机,能够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和引导下,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种种不适当的言行,思维方式和态度,也愿意通过学习,通过调整去改变自己,那么家里的氛围和状况改变了,孩子也会在这个环境当中慢慢的苏醒、复活和一点点的改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