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 元散曲
适度的格律是一种艺术,过度的格律是一种束缚。
汉乐府 元散曲普天乐是古代词牌名,如元代滕宾的《[中吕]普天乐》。在《普天乐》曲中,作者引用陶潜解印归田的故事,说明自己辞官也是因为“折腰惭”。引用《南柯太守传》的故事,说明自己对做官也觉得犹如南柯一梦。最后抒写辞官后的生活乐趣,事实上又是对在官与辞官两种不同的生活进行对比,表明自己厌弃官场生活,向往自由的隐逸生活。
普天乐
元•张养浩
折腰惭,迎尘拜。
槐根梦觉,苦尽甘来。
花也喜欢,山也相爱。
万古东篱天留在。
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其乐无涯。
普天乐·渔村落照
元•张养浩
楚云寒,湘天暮。
斜阳影里,几个渔夫。
柴门红树村,钓艇青山渡。
惊起沙鸥飞无数,倒晴光金缕扶疏。
鱼穿短蒲,酒盈小壶,饮尽重沽。
【中吕】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元•张养浩
画船开,红尘外,
人从天上,载得春来。
烟水间,乾坤大,四面云山无遮碍。
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中吕】普天乐
元•滕宾
荷残,苍梧坠。
千山应瘦,万木皆稀。
蜗角名,蝇头利,
输与渊明陶陶醉。
尽黄菊围绕东篱,
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普天乐•贺春
引清酿,秉三香。
袖拂陈光,运祈天朗。
梅兰争馨芳,馔肴满厅堂。
着墨更符迎晨昶,长灯爆竹伴夜傍。
攘旧浣曩,纳福怀臧,国泰民康。
滕宾(生卒年不详),元代著名散曲作家。一作滕斌、滕霄,字玉霄,别号玉霄山人。归德府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为人风流潇洒蕴藉,毫无拘束,但性情笃厚,与卢挚等人有交往。谈笑之作充满才气,为世人传诵。初为江西儒学提举,至大年间(1308年-1311年)任翰林学士,后来弃家入天台山当了道士。著有《玉霄集》、《万邦一览录》等。《全元散曲》存其小令15首,多写归隐生活 ,风格苍凉,《太和正音谱》称之为“如碧汉闲云”。亦有词,近人刘毓盘辑为《涵虚词》。
乐府,中国古代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金元时期,起源于北方,故而散曲又称北曲。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如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小令(叶儿)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如关汉卿《四块玉·别情》。小令以一支曲子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特点:格律与口语兼备,多赋,平仄通押加衬字。
中吕 [zhōng lǚ]
中国古乐音律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共分十二律﹐阴阳各六,中吕是其中第六律。此外,中吕也是元曲的词牌名和中国古代的一种度量衡单位。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的“齐梁体”和楚辞,其他的都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备注:学习所需,摘录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