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原创文字集散文

哪有无故而来的 | 文

2023-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本如

数着手指头一算,办校外艺术培训到现在已是四年。起先是和另一个朋友一起做的书法培训,几经周折,如今在同一个场地,他教书法,我教美术。这于他于我而言,虽其中波折不断,却也算是美事一件了,毕竟都各自在做着与自己喜爱之事相关的工作,无论怎么说已是难得。

想起起初那两年,我和他还住在一起,除了上课时间外,两人厮混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加上想法相近、话又投机,所以聊得很多。那时二人都是光棍,又都还年轻些,谈天谈地,谈人生理想,谈这个社会的道德败坏。那些日子现在想来也可真宝贵,再难得了!

一次聊到关于礼貌的问题,到我发表高见时,我记得我大概是这样说:“现在的礼貌都是流于形式,比如一个小孩子,从小父母就教他,收到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收到别人的谢谢要说不客气;去到别人家见到人要说某某好,离开时要挥手说再见……大人这样教,小孩子就这样学,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下意识的习惯,逢人就是这一套打完,有嘴无心的。”

前不久,在一节课上,其他同学都已画完回家,有一个女同学因为画的内容较难,而且她画得又比较细心,所以仍在继续画。这个同学如今在上五年级,年纪虽轻个子却都快有我高了,相比同龄人也成熟不少。她是一个喜欢思考、探索的人,同我一样,所以师生间也算是趣味相投,课上课下聊得很多。

不记得是聊什么话题来着,只记得我说:“现在这个社会哪来那么多真正的礼貌,嘴上讲习惯了谢谢、再见,所以随口就来了,这算是什么礼貌,真正的礼貌是发至内心的,内心的想法和态度才是重要的。”女同学说:“是的哈!感觉就每天都在说,说成习惯了,像我也是这样啊。”这位同学是聪明人,画画也好,其它事也好,总是一点就通。这使我想起了孔老夫子的大弟子,闻一知而十的颜回。

近一个月来,我深深地感受到,跟着我学习的好几个大班的同学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画出来的作品不说很好,但都开始成熟了,所以我也是发至内心的高兴——为孩子们也为我。

使我感到高兴的可不止于此。这几个进步很大的孩子,从前多半是不会和我说再见的,下课就下课,走了就走了。有时也会听到他们的一声:“李老师,再见。”却听不出太多感情成份。而我也见怪不怪,只是平静地回一声:“好,再见。”然后继续指导其他学生。

于我而言,再见是一句可有可无的话,因为无口无心和有口无心本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不再有期待,有之亦可,无之也罢。

使我感到意外的是,最近几次课以来,我收到了这几位进步很大的同学的“李老师,再见!”可真多。而且是动之于心、发之于情、出之于口的那种。“李老师,再见!”这五个字原来感受是可以这样的不同,使我内心为之一惊、为之一喜!如果说我之前对“谢谢”这个词的看法就如一条冰封的河,那这些孩子嘴里说出的“谢谢”就如春日里的暖阳,把河面上的冰都融化了,使河水得以自由自在的在我的心间流淌。

也是因为他们,使我对“礼貌”一事有了全新的看法——“人们习以为常,随口而出的谢谢、不客气、你好、再见这些礼貌用词之所以有口无心,不是因为教的人教得浅显,而是这个世界上缺少了真正值得被爱、值得被感谢、值得被尊敬之人。”

因为我用心教学所以他们取得了进步,因为他们取得了进步所以才会对我由衷的感谢,又因为这一份份感谢,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成就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我!

真正的礼貌不是口头教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从心底流露出来的;真正的谢谢、不客气、你好、再见也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争取而来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有道臣尽忠,哪一样都是如此!

从小老师便教导我要爱护书本,但我始终不当一回事,直到我读到了伟大之人留下的伟大之作,才会把那些书奉为至宝,对它们满怀敬意、爱护有加,丝毫不敢造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