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这件事,算不算伤风败俗?
今天说的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孽子》。
1.作家简介。
白先勇是国民党将领白崇禧之子,著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以及舞台剧《游园惊梦》。
他曾公开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这也许是他能够细致描写《孽子》中那一群同性恋者心理状态的原因所在。
2.故事简介
《孽子》通过主人公李青的视角,描述了在台北新公园里一群同性恋者的生活。他们被称为“青春鸟”,因为他们都是在青春年少时离开家,来到公园里。他们或者被家庭抛弃而无家可归,或者被迫离开家而有家不能回。总之,他们是一群背景相似的苦命下等人。
他们在公园里集群,最初多是通过认干爹(或者相好)来生活。直至最后,他们的师父杨教头决心再次开店,给他们一个栖息的地方。然而好景不长,取名为“安乐乡”的酒馆没有给他们带来长久的安乐,他们最终还是各奔东西。
但是园子里关于他们的故事却长久的留存着,特别是龙子与阿凤的故事:一段由情开始,最后终于演化为控制、占有、极端的爱恨,以至于龙子夺取了阿凤的生命,而他自己也不得不被父亲流放国外。
3.小说主题
同性恋?
同性恋作为绕不开的一个主题,自然有体现。
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就好像一群迷路的羔羊聚集在一起,或者相互取暖,或者相互依偎。
他们自然有他们自己的圈子,但是在这个圈子以外,他们不受人待见,他们只能在他们所处的那个下层世界里生活。所有跟他们有关的东西,都被成为“肮脏”或者“下贱”。
也是啊,他们之中有很多是孤儿,有很多是身为妓女的人生养的。他们是“骨子里带着血”的,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充满恶意的。
可是这些恶意从何而来啊?
也许,作者白先勇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就不受待见。
这个社会总是会习惯性的接受自己愿意接受,或者自认为是正常的东西,对于不想接受,或者自认为不太正常的东西总会施加足够的恶意来打压。
这又让我想到一部电影:《丹麦女孩》,讲的是世界上首个实施变性手术的人的故事。之所以选择变性,是因为画家对自己男性身份的认同出现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动手术。但是毫无疑问,他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类,甚至被打上患有精神病的标签。同性恋何尝又不是这样。仍有很多人会像看怪兽一样看待他们,对他们的性取向表示鄙夷和斥责。
但是,每一个生命体都是独立和自由的,性取向作为一个被研究证明为先天的东西,为什么不能为大众接受?
父子关系?
然而,要说《孽子》只有同性恋这个主题又很不负责。
读《孽子》的时候,很怕一件事,就是特别害怕作者以悲剧结尾。因为小说中除了描写那一群园子里的“青春鸟”之外,还有很多的笔墨放在主人公阿青的身上,写他的身世,写他的弟弟、母亲和父亲;还有很多笔墨放在小玉身上,写他的身世,写他的母亲和不知踪影的父亲;还有很多笔墨放在描写龙子和阿凤的故事身上,写龙子后来的故事;还有很多笔墨放在这群“青春鸟”的守护人傅老爷子的身上,写他对他们的帮助,以及傅老爷子的儿子傅卫的故事。
读到傅卫的时候,作者的用意就非常明显了,他想表达的是父子关系——是借由描写同性恋这个特殊群体来描写父子关系。
阿青与父亲,小玉与父亲,吴敏与父亲,龙子与父亲,傅卫与傅老爷子。这几组人物关系中,作者都花了相当大的笔墨来描写。
父亲代表的是权威,孩子代表了反抗。放大了的父子关系是,传统的社会认知与新的思想观念之间的碰撞。
父亲没有不爱孩子的,孩子没有不爱父亲的,但是父子之间观念和行为的差异,反抗与被反抗,却总像无法逾越的鸿沟。
傅卫作为傅老爷子的独子,曾经是他的骄傲,但是傅卫却被发现是同性恋。高傲的他无法面对傅老爷子,而傅老爷子也无法接受这样伤风败俗的儿子,于是傅卫选择自杀。
傅老爷子在大病一场后选择去帮助这一群“青春鸟”,这里面不能说没有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如果当初他选择理解,那傅卫是不是还活着!
4.后记
越长大就越来越发现生命的不公平。
出生的不公平也许不必说,但是选择喜欢什么,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爱情上,是否能和最大多数人保持一样,都成为判断你是否合群、正常的一个标准。
但是合群、正常的这个标准对你而言,是幸福、是快乐吗?
好在,公园里的“青春鸟”们最终还是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小玉去日本寻父;阿青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老鼠还是因为手脚不稳被抓去改造,吴敏还是选择去服侍张先生。
好在,经过那么多艰难困苦,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这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是最正常的生活吧。也许不是滋味最足的,但却是最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