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箱每天都在进步智慧

如何成为一个超级个体

2016-11-18  本文已影响7859人  彭小六

1. 能力

黄有璨讲过一个公众号粉丝从2.5w涨到5w的故事。
如果是你,拿到这个目标,你会怎么做?
- 我要办一场特别好的活动来拉新
- 搞几个十万+爆款文章
- 找几个大佬来帮忙站台,帮忙做一下互推
- 啥?钱都没有,这不是坑爹嘛

而黄有璨说他们的团队是这么做的:
把2.5万的涨粉目标分解如下:
- 粉丝自然增长:150粉/天*30天= 4500粉
- 高质量内容 : 500粉/篇*2篇*4周 = 4000粉
- 渠道转载:80粉/天*30 = 2400粉
- 主题连载 : 300粉/篇*2篇*4周 = 2400粉
- 用户传播:3000粉
- 课程拉新:1500粉
- 大号互推:大号二条阅读量周4000,找六个,转化率12%,大概可以带来3000粉
- H5传播:搞3次活动,总共3000粉
- 渠道外推:1500粉丝

你看到了么?
第一种回答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可控的感觉。
但是第二种方案你是不是觉得是可行的?

黄有璨说的,恰恰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奥义:

当你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尽力让70%的事情可控制,只留下30%的不确定性。

2. 思维

讲完了黄有璨的案例,你会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他能想到呢?
为什么我们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只看到表面,只说出的大概,而专家和高手往往能够深入骨髓?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提到围棋高段位选手和低段位选手的实验。
实验发现,高段位的选手在做判断的时候,会调用大脑中的知识模组进行分析。
高手和低手之间,差距就体现在面对同样一盘棋的时候,高手可以调用的知识模组是低手的几何倍数。

秋叶大叔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把它收录到了我的印象笔记里:

我觉得经过学习,输入,内化,输出阶段是新手快速提高的阶段,我阅读量足够大,所以我已经习得了大量框架。
我采取框架分析,纳入范式,提供对策,完善框架的阶段;
我当然不是只有一个框架,我有很多,这样才能做范式识别。

“知识模组”和“思维框架”是一个意思。

举个例子:
你读到一本书,觉得不错,然后朋友就问你,你给我介绍一下呗。
很多人一般都会说,这本书挺好的。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是我给你一个FAB的销售模型,你试试看?
FAB模型又叫“特优利陈述法”。

再比如,公司老板问你最近工作怎么样啊,我们一半会说,挺好的。
什么是“挺好的”啊!
这样不就把天聊死了么?
如果你学会用结构思考力模型呢?如果你会“人机料法环测”模型呢?如果你会结合老板的“DISC"性格特质来作出不同的汇报形式呢?

思维是什么?
思维就是你能调用框架的能力。
这些框架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得来的。
但问题又来了,你上哪里学习这些模型?

3. 认知

上哪里学习那么多思维模型呢?
等不来别人叫你,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主动去学习。
你关注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接触到更多的思维模型范式的方式就是改变你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认知,也就是心智模式。

对自己的认知:
- 我们现在的性格和行为特征都是因过去的一些事情导致的吗?
- 我不能,我不行,我做不到时因为我不具备一些条件吗?
- 为什么他可以做自由职业者,而我不行?

对世界的认知:
- 你真的理解物联网改变生活嘛?
- 你如何看待房价?
- 你如何看待现在的“知识付费”?
- 你怎么看待中医和西医?

看书,上网,在行约见大神,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
花钱,花时间,花精力,总之都需要你花费昂贵的代价。

4.

讲到这,今天的话题我算是讲完了。
我们看一下脉络是不是还在: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时刻锻炼自己做事情的能力,学习理解世界的方式,时刻保持一个好奇心去更新自己和对世界的认知。这是我们成为超级个体的唯一方式。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