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约之风,行于上下

2023-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言祎婷

刘秀九岁丧父,叔父将他养大。他在叔父任职的萧县读书,完成启蒙教育,后到长安太学游学,专攻儒家经典。寄养的生活和所受的教育,使他形成了谨厚诚信、勤俭自励的性格。

游学长安后,刘秀回到南阳家乡,操持家业,从事农业生产。史称他“乐施爱人,勤于稼穑”。由于刘秀“长于民间,颇达情伪”,深知百姓稼穑的艰难和民情的好恶,所以他为政宽简,并大力减轻百姓负担。

刘秀做了皇帝后,每日都是清晨即起,早早上朝,议政讲经,很晚才退朝。他处理政务,“兢兢如不及”。太子见他太辛苦了,便劝他注意休息,他却说:“吾自乐此,不为疲也。”

身为一国之君的他生活俭朴,不事浮华。“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他屡次拒绝群臣“封禅泰山”的进谏,直到临死前一年,才带领百官,登封泰山。针对秦始皇时期开始形成并愈演愈烈的“厚葬”之风,他还屡次下诏提倡薄葬。他自己也是这么躬行实践的。在为自己修造寿陵的时候,他对窦融说:“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陵池,才令流水而已。”他在临终前,又下了一道遗诏说:“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者。”因而《后汉书•循吏传》称颂这个时期是“勤约之风,行于上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