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随笔专栏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旅行

贺兰山脚下的汽车营地

2019-08-25  本文已影响4人  陆春宁

贺兰山是阿拉善人的骄傲。山脚下水草丰美,气候宜人,曾一度是阿拉善盟最好的牧场之一。后来,当环保理念开始普及时,人们逐渐发现保护贺兰山刻不容缓。

经过几年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贺兰山脚下发生了新的变化,绿水青山又慢慢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陆春宁摄影

贺兰山脚下许多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开始被开发出来,吸引着本地及南来北往的游客在这里驻足。

原来被荒废的旧村庄被改造成为与时尚接轨的汽车营地,与其他地区汽车营地不同的是,营地中心是一座纪念堂——阿旺丹德尔拉然巴纪念堂。(“拉然巴”音同“拉隆巴”,是藏传佛教经月制中的最高学衔,相当于博士)

贺兰营地•陆春宁摄影
阿旺丹德尔,原籍阿拉善左旗巴彦诺尔公苏木,是一位精通蒙、藏文及古梵文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蒙藏语法大师、辞学家、翻译家、宗教哲学家、文学家等美誉,是阿拉善建旗三百多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
他7岁时出家为僧,在定远营延福寺学习经文,18岁时(1777年)赴藏修习深造,在西藏名刹哲蚌寺继续攻读佛经,苦读24载,洞悉五明学(五明为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声明;以工艺、技术、历算为主的工巧明;以医学为主的医方明;以思辩规则学为主的因明;以及专以阐明佛教自宗之学的内明),以超全的学识和优异的成绩领先于全藏佛理大统考、大答辩,技压群雄,一鸣惊人,被授予拉萨经学院制中的最高学衔——拉隆巴学位(相当于博士)。1800年41岁时返回故乡,在延福寺任朝克沁大经堂的掌堂师。1803年旗王爷旺沁班巴尔封其为卓尔济(法主之意),同年派往福因寺(北寺),成为福因寺的第一个拉隆巴,也是阿拉善历史上的第一个拉隆巴。
阿旺丹德尔雕像•陆春宁摄影 阿旺丹德尔蒙汉双语简介•陆春宁摄影

自驾宿营在贺兰营地,除去常规的休闲活动外,可以在纪念堂里走一圈。这里陈列的有阿旺丹德尔的学术研究成果、藏传佛教经卷、法器、乐器、服饰及阿拉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鬃绕线唐卡刺绣精品……,在这里能够品味独特的阿拉善藏传佛教文化,感受苍天般的阿拉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在享受休闲生日快乐的惬意时又收获到知识和见识。

贺兰山,草原,戈壁,村庄,汽车营地,纪念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绘就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纪念堂内景•陆春宁摄影 法器•陆春宁摄影 法器•陆春宁摄影 乐器•陆春宁摄影 法器•陆春宁摄影 陆春宁摄影 法器•陆春宁摄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