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晨读

何以话人生

2017-05-02  本文已影响37人  茱茱0318

托马斯·卡莱尔曾有言,“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那么,人生是什么?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盘棋,走错了一步,终生悔悟;也有人说,人生如梦,只有把想法付诸行动,才会梦想成真。那么,人生究竟是什么?或许对于一百种人,会有一百种说法。季羡林先生在《人生的境界——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里,以九十岁的高龄来谈人生,我们又可从中窥见什么?

                                        01

            人生都是从无法选择的出生开始的

《倾城之恋》中的宝络对流苏说,“如果我们生在寻常人家会是怎样?”

《步步惊心》中十四爷说,“如果我们不是生在帝王之家,该有多幸福。”

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庆幸自己是生在寻常人家,

又有多人憧憬着如果自己生在权贵之家,会是怎样一番荣耀的景象。

可见我们都错了。

生活本是一个围城,

城里人想出来,城外人想进去,

进进出出之间,

是否真能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其实我们都忘了,

最应该的就是,

既来之,则安之……

                                         02

                  活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人世多悲欢,珍重生命的人,会寻求一种较合理的人生态度。

                                   ——季羡林《人生的境界》

“褚橙”品牌创建人褚时健192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31岁时被打成右派。51岁接手玉溪卷烟厂,出任厂长。他和他的团队经过18年的努力,把当年频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中国的名牌企业:红塔山集团。71岁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改判有期徒刑17年),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三年后,因为严重的糖尿病,在狱中几次晕倒,后被保外就医。74岁承包了2400亩的荒地种橙子。几年的时间,他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变成了果园。这个已经85岁的老人,对于自己人生起落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显得平静。“改革嘛,都要付出代价”,这是2003年他给王石的回答。

郑念原名姚念媛,她的父亲曾留学日本,后任北洋政府官员。她毕业于燕京大学,三十年代留学英国,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学校认识正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郑康祺。他们结婚并完成学业后回到祖国,郑康祺曾担任市长陈毅的外交顾问,又出任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1957年,丈夫病逝,郑念担任英籍总经理的顾问。1966年9月被视为英国间谍入狱。在漫长的六年半的监禁期间,受到轮番审讯、拷打。她深陷绝境,却绝不接受任何强加的罪行,奋力讲道理、摆事实,为自己抗辩。为了让她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行,郑念曾经有十多天双手被反扭在背后,手铐深深嵌进肉里,磨破皮肤,脓血流淌,度日如年。每次方便后要拉上西裤侧面的拉链,都勒得伤口撕心裂肺的痛,但她宁愿创口加深也不愿衣衫不整。有位送饭的女人好心劝她高声大哭,以便让看守注意到她双手要残废了。而郑念想的是:怎么能就此大放悲声求饶呢?“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才可以发出那种嚎哭之声,这实在太幼稚,且不文明。”当健康状况恶劣到身体和思维都接近崩溃时,她自创体操、背毛主席语录、吟诵唐诗……文革结束后,郑念获得平反,远赴国外。老太太出国时已经六十五岁,又积极去适应新环境,看书,演讲,抵御孤独、病痛和老年流落异乡的惆怅。

                                        03

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的责任感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季羡林《人生的境界》

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与发展的领导者、开拓者。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随后他人间蒸发,隐姓埋名,进入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28年间,他带领团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整整28年,邓稼先生死未卜不知去向,他的夫人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痴情等待。28年后的1986年,夫妻再度重逢,邓稼先却因为核辐射身患重病,一年后在妻子怀中离开人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半个世纪。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他在书中写道:“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大致与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590亿美元相当,但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奉献给了国家。

                                      04

如果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那就增加人生的宽度

2013年,一个叫姜淑梅的名字不断被读者传诵。处女作在《读库1302》刊发后,姜淑梅的作品又陆续发表于《北方文学》、《新青年》等刊物,最近首部文集《乱时候,穷时候》出版。姜淑梅60岁学写字,75岁学写作,从处女作发表到最新文集面世,只有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她笔下的故事感动了众多读者和网友,有评论称她的作品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

曾几时,被一个叫王顺德的80岁模特所刷屏,他银须飘洒,步伐铿锵。王顺德44岁学英语,49岁北漂研究哑剧,50岁开始健身,57岁创造活雕塑,65岁学习骑马,70岁练成腹肌,78岁骑摩托,79岁上T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众人,即便青春年少,你也可以把酒话人生,即使耄耋将至,你也可以老夫聊发少年狂。人生是一场殊途同归的单向旅程,我们无法选择起点,更无法改变终点,唯有努力过好每一天,才不枉这人间一趟。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季羡林《人生的境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