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简书电影院

失去灵性的周迅,才是戏中该有的样子

2020-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舟筑Caitlin

周迅的新戏开播在即,在等待的这几个小时里,我又刷了一遍她的《你好,之华》。

虽然是陈可辛+岩井俊二+周迅的重量级班底,但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是并不高的6.7。有人认为故事线混乱,有人认为原著的背景在中国水土不服。当印象中岩井俊二式的爱情与中国式的家庭群像交织在一起,相信很多人都有找不回《情书》情怀的怅然若失。

看惯了波澜壮阔的大片和欢快闹腾的喜剧,像《你好,之华》这样的片子,能让我们安静下来,感受内心寂静的喧哗。


01周迅失去了灵气。

我们看着周迅在演戏,可或许,是周迅用她的眼睛在替我们见证更多人的人生。

正如大卫·汤姆森在《如何看电影》里所说,“电影能提供某种契机,让我们看见事实。”

很喜欢周迅的这个角色,符合她的年纪。就像是《如懿传》的后半部,于细节之处可见真章。

这一次,她不再眼波流转充满灵气,但充满灵气的周迅,本身就不适合之华的人设。故事中的之华,无论年少还是中年,从来都不是古灵精怪或通透聪慧之人。

年少时的她,总是生活在姐姐的光环下,被拿来和姐姐比较,又总是比不过。假装镇定地找借口去尹川家;小心翼翼地藏起尹川写给姐姐的情书,又被轻易地拆穿。

中年时的她,怕生,被之南的同学请到台上发言,紧张得结巴。

三十多年前,尹川质问她为什么要藏起给她姐姐的信,她说我没找到机会给她。

三十多年后,丈夫质问她为什么不跟姐姐的同学说她去世的事,她说没有机会解释。

你看,她连借口都找得如此憋脚。

但这是不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的真实样子。从一开始,之华,就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子。

虽然片名叫做《你好,之华》。但谁都知道,故事真正的主角,是电影一开始就已经去世的姐姐,之南。说自己没有机会把信交给姐姐,说自己没有机会跟姐姐的同学解释。其实她不过是执念于自己从来没有机会收获和姐姐一样的经历,没有机会收到那一封信,信的对面是尹川,而信的开头是“你好,之华”。

年少时意难平的遗憾,又在代姐姐出席那场同学聚会后的公交站出现,猝不及防。

这一次,她以丈夫为借口,以写信的方式与尹川联系,写信的地址在图书馆。

尹川说,为什么自始至终,你都那么喜欢骗我。其实这一种欺骗,不过是她年少时爱而不得的喜欢,不过是后来的她对过往遗憾的自我补偿。


02 中年秦昊的油腻

整部电影的画面依然干净,如果说,最让岩井俊二迷感受不到岩井俊二式唯美的点,估计就是秦昊所饰演的油腻中年尹川。

难道作家就该是这幅样子的吗?难道就不能是当时柏原崇式的吗?

少年时代的尹川,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少年,只是,他停留在了三十多年前。

三十多年后,尹川不过是个不入流的所谓作家,为了谋生,奔走尘凡。

秦昊的内心仍惦念着过往,而外表的油腻和不堪,不过是生活带来的困厄与迷茫,不过是很多少年成长后,躲不掉的样子。

《情书》不忍揭开的现实,《你好,之华》毫不避讳的揭示。

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就像谁又料想得到,三中85级学生会主席,所有男生心目中的女神——袁之南,最终却是这样的结局。之南后来渐渐和之华疏远,因为成年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心里的酸,只能自己扛。

这就是生活之殇。大多数人身处其中,知其无可奈何,只能安之若命。

昏暗的小酒馆里,邋遢的张超对油腻的尹川说,难道你认为是我害死了之南?

最后逼死之南的,到底是张超,还是现实和过往的差距?


03 张超对校园的向往

张超说,我向往大学的生活,所以找了一份食堂的工作,你们上课的时候,我在切大白菜。

这未尝不是对之南毕业典礼上发言内容的遥相呼应。

我相信我们一定都会想起这个地方。

这个让我们觉得自己梦想还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这个让我们所有人平等、尊贵、闪耀的地方。

巴赫金:

世上尚未发生过任何总结性的事情,也无人说过针对世界,或关于世界的最终总结,这世界是开放自由的,所有一切仍有待将来,而且永远如此”。

之所以说“后生可畏”,是因为于校园里的我们来说,或许,唯有年少时,我们彼此尚未拉开真正的距离。因为无论现状如何,未来仍旧可期。只是这无限的可能,未必都是励志故事。顺风顺水的开端,也会有意外的黯然,如之南;平淡无奇的过去,尚可期安稳的结局,如之华。

对张超来说,向往的与其说是校园生活,不如说是校园给予每一个人的有所期待。

《情书》是年少时的爱情,而《你好,之华》是中年人对过往人生的回望。前者是诗和远方,后者是无奈和不甘。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公众号:随心小叨

欢迎大家一起来叨一叨生活日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