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人生账本
奶奶的一生是孤苦的,尽管她几十年来撑起了一个大家庭。倒不是说孩儿们不孝,可她内心真正快乐的时光少之又少。略数她的人生往事,她一生都在孜孜以求世俗的成功。
在她十二三岁的时候,她的奶奶带她上山砍柴,天色将晚,她奶奶将一担沉沉的柴火慢慢地往她肩上一放,她马上被压得龇牙咧嘴。她小心翼翼地挪了两步,朝山下的远远的村庄望去,一串串泪珠滚滚滚而出。她奶奶无奈地安慰她说:“唉,以后还有苦得多的路在等着你呢!”
她的奶奶亲历了从一个大地主阔太,沦落为要亲自上山打柴的老太婆。她坚信,他们几辈子人的好日子到头了,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糟。
果真,没过几年,“打土豪分田地”再次革了她家的命。祖上留下的豪宅都被分给了附近的贫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据说,当时家里还遗留一些雕龙画凤的床、精致的桌椅等,但要么被当成腐朽的资本主义象征给砸了,要么就被抢走了。他们庆幸没有被赶尽杀绝,得到了供他们近十来口人避风挡雨的屋子,和几分薄地。
从此,作为老大,奶奶不得不带着她五六个较大点的弟弟妹妹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外出乞讨。属于地主的东西都被拿走了,但地主的帽子却扣得紧紧的。
遭受着类似待遇的富农家,用一顶骄子把奶奶接到了爷爷身边,一桩婚事就这样高效地完成了。后来,每每想起她与爷爷相处的日子,她总是恨恨地说,她是被“抢”到爷爷家的。她对爷爷的恨,夹杂了很多努力生活却仍一败涂地的疲惫。
家庭成分不好、又简单老实的爷爷,总是可以被所有人批得抬不起头来。每个村集体都有一条鄙视链,即使没有了批斗台,那些世俗又势利的村民自然要和你划清界限。所以,他俩一方面特别勤劳,用透支的体力挣来一张张劳模奖状和名列前茅的工分,试图把那顶无辜扣压过来的帽子甩掉。
他们的努力和时局的进步,让他们在村里的形象光彩起来了。然而,一个可怕的事实让他们陷入了更忧愁的境地,一种通过努力也难以改变的境地。
都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但上帝显然是把爷爷奶奶忘记了。也有可能上帝不认同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偏偏就不护佑他们生哪怕一个儿子。随后,计划生育决绝地阻止了他们每两三年一胎的努力,彻底掐灭了他们的希望。
每个村集体都有一条在传统习俗、世俗价值观和村民好八卦下形成的鄙视链。不说别的,光没有儿子这一点,就可以令所有有儿子的人家骄傲地把他们俩踩在鄙视链的底端,哪怕那家的儿子是个弱智、是个残废,那一家人都是混蛋;哪怕奶奶为人处事落落大方,做菜烧饭水平一流,缝缝补补之类的技艺更是无人能比,哪怕爷爷奶奶田间地里的成绩令人瞩目。在他们口中,“八个女儿的家”经常成了爷爷奶奶家的一个简称,口气里充满了高人一等的傲慢。这样的情景,特别像电影《杀生》。
如果,奶奶能像大部分同龄女人那样,学着向命运低头,然后专注于自己和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生活琐碎,那或许她的快乐会多一些的,可她偏偏是个充满志气的女人。
而爷爷面对这样的命数,心中是忿恨的,脾气更加暴躁,说话从来没好气。有时候,他也想活得简单些,一家人吃饱穿暖,种出产量最好的庄稼就行了。然而,他没有说服自己妻子的办法,也没有足够好的心态去面对世俗眼光。这成了他们俩一辈子口角、甚至暴力相向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
奶奶不顾一切地向所有可能存在的鄙视的眼光发起了反击。她不顾任何人的反对,送每一个女儿去上学,直到她们自己考不上了为止。这在当时是极难能可贵的,其他的女儿家读几年书识几个字就被叫停了,因为在大家看来,再过几年女儿一出嫁,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奶奶的女儿们也确实很争气,几乎包揽了学校的奖状。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来了,她们都去上学了,家里的活把爷爷奶奶压得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她们上初中以后读寄宿,会增加很多很多开支。每当春耕、秋收农忙时节,本来内心不够坚定的爷爷心情更是糟透了。
妈和姐妹几个带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建立在父母的披星戴月和口角冲突之上的特权,小心翼翼地上着学。她们越长大越懂事,学习的快乐逐渐被理解和压抑干扰。她们学习的决心和态度最终决定了自己的最高学历。
三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她每次提起读书这件事,羞愧、后悔之情仍难释怀。80年代初,她刚考上高中那会儿,成了轰动全村的新闻,三年后,不仅她自己,而且家人也成了全村人的反面教材:女孩子就不应该读那么多书,根本没用;女儿跟儿子还是不一样的;想靠女儿给家里出人头地,这怎么可能?!……不服输的奶奶,为三姨争取了复读一年的机会,然而,结果让村里人,尤其是那些孩子读书差劲的人家开心地笑了。
除了培养自己的女儿外,家里也忙着招婿。这时候,分田到户了,爷爷奶奶发挥着他们一如既往的勤恳品质,把庄稼侍弄得一流,家里算是丰衣足食了,他们顺利地招了一位个人条件还不错的女婿。
或许是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好好反思自己的婚姻状态,且高估了一个人为集体利益放弃自我的决心,招婿这件事更多的是一个延续香火、维护家庭利益、振兴家族的举措,所以,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过女儿的个人意愿。没过两年,女儿和女婿一拍两散,给奶奶留下一名男性家庭成员,一年后,女儿怀着满腔怨恨再嫁。
奶奶将她饱满的斗志渐渐地转移到了孙子身上。而爷爷除了继续发泄对命运的不满外,逐渐学会了认命。奶奶再一次用她饱满的激情,调动全家的资源在村口盖起一栋小洋楼、并修整了一口私家大鱼塘,这样的手笔,当时在全村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那时,她心爱的孙子有着在很多人看来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她的内心流露出了久违的满足。
随着年事渐高,青壮年时期身体透支带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年过古稀,她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对自己的悲悯自怜中。尤其是当她完成了所有“任务”后,还想再为这个家再付出她的勤劳、慈爱,却不被接受时,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
同时,她也发现,她几乎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一直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存续和发展而隐忍、不辞辛劳,从没有正视过自己的内心感受。
带着身体的疼痛,她越是咂摸过去的点滴,越是觉得苦涩,尤其是和爷爷的一生,就是相仇相恨相怨的一生,找不到一点点温存的回忆。她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所以也需要爱来滋养,而她最恨的,就是自己的丈夫总是跟自己没什么感情互动交流,就这样生活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一个女人感到乏味呢?!
更令她担忧的是,她不得不承认,每一个女儿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一股焦躁易怒的、和她们的父亲如出一辙的臭脾气,对每一个要立足社会的人来说,这都是有害无益的人性弱点。在女儿们一个个长大后,她时常为自己不能通过后天熏陶改变这种基因表达而自责。
生命的最后这些年,她应该也有条件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安享晚年,但她却陷入了无尽的遗憾之中。尤其是她与爷爷这笔感情空乏的旧账,翻一次哭一次。但她没有办法放下这笔账,因为谁也没办法还,最后就算到了自己的头上,她越来越糟糕的心理状态让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很害怕,如果她最后带着遗憾离开人世,那将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也或许,她现在病魔缠身、不能言语意识模糊,是为了让她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放下所有的不快乐?!因为她是不需要喝孟婆汤的,她是一定会去到天堂的。
假如时光能倒流回去,我想,我一定要早些领会她生活的追求,告诉她,有些事情,错在别人落伍的思想观念,自己看淡了别人反而觉得没意思;我要更耐心地听她对每一个女儿的叨念,懂得有些叨念不仅仅是思念,有时还有被伤害的委屈;特别地,我要教她服老,我要告诉她她已经很厉害了,已经是位聪慧机灵又能干的女中豪杰了,不需要一辈子不停地用那些世俗的成绩去证明……假如时光能倒回去,不需要很久,只倒回个十来年,我只愿她是个快乐的老太婆,哪怕她愚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