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有意思的文章

也论“英国脱欧”(中)

2016-07-04  本文已影响193人  岩野君子

几家欢喜几家愁

      公投结果一出,震惊全球。除了英镑暴跌,各国股市也是剧烈震荡。可谓是波及深远。英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如此重大的举动,当然早就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绝大多数与英国和欧洲有着利益关系的国家都表达了对于英国公投脱欧的关切,大部分表示建议英国留欧,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美国在公投之前就已经表达了强烈的希望英国留欧的意愿,并且总统奥巴马专程赶到英国发表演讲,希望影响公投结果。美国的多位在任的和前任的高官都表达了对英国脱欧的反对。美国甚至表示如果英国脱欧将会不得不在英国与欧盟之间做出选择。

      同文同种,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同一个战壕用鲜血结成的友谊,让英国和美国形成了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即使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也没有改变过。但是如今随着英国脱离欧盟却发生了一点变化的迹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战以后,美苏两大国在全球展开了激烈的对抗,欧洲夹在中间就成为了美苏竞相争夺的势力范围。英国提出了自己的三环外交,美国人也有类似的办法。美国把北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和最核心的一环,往左越过太平洋以日本和澳大利亚为第二环,再往外延伸以南朝鲜和越南为第三环,用以从东方抵御苏联的攻势;往右越过大西洋以英、法等国为第二环,再往外延伸以直接与苏联势力接壤的北欧和德国为第三环,用以从西方对付苏联在欧洲的扩张。与二战一样,欧洲仍然是各方争夺的焦点,美苏两国在此用心最多,花费精力最大。由于法国奉行大欧洲主义,鼓吹欧洲人的欧洲,很多时候与美国步调并非完全一致,英国在美国的欧洲战略中就显得格外重要,英国不仅是美国在欧洲的桥头堡,就像两次大战时期那样,也是美国在欧洲的代理人,美国希望英国加入欧共体从而在内部影响欧洲的决策,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在冷战时期,英国可谓是忠实地执行了美国的这一策略。

      冷战结束以后,苏联解体,俄罗斯实力大损,与美国对抗性下降。两德统一,德国实力上升,欧共体升级成为欧洲联盟,欧洲政治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开始由单纯的合作对抗苏联威胁变为既合作又竞争,英国作为美国的代理人,在欧盟内部起着实现美国意志的作用。英国的策略就是,既要让欧洲继续与俄罗斯对抗,减轻美国的压力,又不能让欧洲加速一体化进程,成为强大统一的欧洲合众国。遵循这个逻辑来看英国这些年来在欧洲的作为,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英国不停地鼓动欧洲与俄罗斯对抗,在乌克兰危机中也是对俄最强硬者,另一方面,英国不停地破坏欧洲的统一规则,包括统一的货币,统一的市场及其规则,以及统一的政治。英国人保留自己的货币英镑,拒绝加入欧元区,拒绝人员自由流动,拒绝加入申根协定,拒绝欧洲加强对于自己银行金融业的监管,拒绝让渡更多主权。英国一直在要求特殊对待,欧盟一方面因为贪图英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英国背后还站着美国,欧洲现下绝对不想得罪美国,所以对于英国一直是奉行绥靖政策,英国的要求一般都会得到满足,尽管如此已经对欧洲的统一原则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那么这一次为什么欧盟终于鼓起勇气决定不再迁就英国了呢?一者英国这一次的要求已经触碰到了欧盟的底线,连欧盟内部的移民也开始抵制,这是欧盟所不能容忍的;二者美国此时自己也麻烦不断,孤立主义开始抬头,所以欧盟不怕美国会过来找事。其实欧盟曾经与美国有过较量,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时候,除了英国大力支持以外,以德国、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大多强烈反对。这个时候欧盟实力正在上升,欧元区启动不久,欧盟刚刚完成东扩破天荒地一次性吸纳了10个成员国,欧盟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大胆挑战美国的权威,可惜当时美国实力更为强劲,态度也非常强硬,较量的结果就是最后德国、法国都不得不服软,甚至被迫主动向阿富汗增兵以求缓和与美国趋冷的关系。不过现在形势又不同了,美国国内特朗普为首的孤立主义正在盛行,这一派人对于英国脱欧漠不关心,所以欧盟抓住机会挺直腰杆对于英国不再退让,果然就把英国这颗美国的棋子或者说特洛伊木马给逼了出去。

      这样的结果对于美国当然是重大的打击。一方面欧洲在今后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时将会享有更大的行动自由,如此将会增加美国对抗俄罗斯的压力,甚至可能破坏美欧对俄一致行动的形成;另一方面欧洲在一体化的进程中不再会受到强有力的内部反对,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统一派将会占据绝对优势,若欧洲走向统一和强大,对于美国的地位也是一种威胁。美国在大西洋方向上的防御圈的第二环被自己最坚定的盟友英国亲手打破,这样的结局将会破坏二战以后美国精心打造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由于上百年孤悬海外不在世界政治中心,美国人形成了强烈的孤立主义倾向,很有点中国古代儒家所讲的“有达则兼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心理。美国在一战之后由于自己的意见不受主导国际体系的英国和法国重视,便又退回美洲,连自己倡导建立的国联也不参加。二战中一路高歌猛进之后就将触角伸向全球,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及现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最终得不偿失之后国内反对抗议声不断,所以又开始战略收缩。尤其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最终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引出更多更复杂的问题让美国人认识到自己的无力,原有的简单设想遭遇现实的无情打击。现在面对中国和欧盟乃至印度实力上升的事实,多极格局开始真正出现,世界政治开始去中心化,中东政局糜烂至无可收拾,再加上恐怖主义的渗透性越来越强,让欧美国家防不胜防,不像冷战时期,美国现在很难找到固定的对手,“亚太再平衡”其实就是想寻找一个单一的对手,实现自己力量的聚焦。但是现实情况是国际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美国人开始感觉有力无处使,或者干脆就是有心无力,为了避免错误的对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又开始抬头。就像在关掉灯光而变得黑暗的房屋中人们首先倾向于退回墙角一样。由于恐怖主义的盛行以及世界多极化导致原有的世界秩序开始倒塌,世界这个屋子现在正在逐渐变得黯淡,对手可能出没在任何地方,继续站在房子中间开始变得越来越危险,人们都倾向于退向墙角。这就是为什么不按常规出牌倾向于孤立主义的特朗普竟然出乎大批精英的意料获得如此众多的支持的重要原因。英国这一次的公投结果,对于美国人主导的世界秩序甚至是仅存的雄心壮志都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可谓是雪上加霜。在这样一种影响下,特朗普选举获胜的概率已经大为增加。美国再次回到孤立主义也不再是毫无意义的梦语。

      美国人认为英国应该继续留在欧盟发挥作用,英国人却认为自己的任务差不多已经完成,再待下去快要被移民和难民吞没了,更要紧的是国家主权也快要被欧盟吞没。英国本来是美国对付俄罗斯的战略中的一环,但是现在却自斩臂膀。在乌克兰危机中英国人就发现自己坚持对俄强硬立场在欧盟内已经成为了少数派,英国人对自己的定位是第二环,是后方,当然不愿意直接与俄罗斯对抗,现在既然在乌克兰等的影响下欧盟与俄罗斯的冲突注定不可避免,而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又已经发生转变,那么及早撤出欧盟,也可以免去以后成为第一线与俄罗斯高烈度对抗的麻烦。这当然是一种典型的孤立主义,那么英国人为什么不顾大局,不管美国国内的情况和美国大佬们的担心,如此坚定,就是不听美国的多方劝阻呢?

      投票脱欧的大部分英国人固然是为了移民和难民甚至恐怖主义威胁以及那一笔交给欧盟的会费的问题,但是要说那些脱欧运动的领导者不会算经济账,不懂得在经济方面脱欧弊远大于利,那就是低估了英国人的智商和这几百年领导世界形成的政治敏感。表面看来这次公投是一场社会底层对于精英的胜利,实际上底层仍然不过是被部分精英利用、被煽动了而已。那些领导脱欧的精英们心里到底在打着什么算盘呢?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这两年中国在国际上的一次露脸,那就是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当时英国是发达国家中最早递交申请要求加入的。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英国人当然也是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机遇,才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一杯羹。英国的这种行为实际上与美国和欧洲地区其它大国的意愿是并不一致的,但是英国却一意孤行,说明英国已经把赌注压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身上,非常看好中国的前途。一直以来中国与英国打交道,尤其是经济方面,更多是把英国当做进入欧洲统一市场的桥头堡,中国与欧洲大陆包括德国和法国等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贸易量更大。英国想必是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中欧贸易的通道,而是想更大程度上成为目的地。英国脱离欧盟就能够在对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贸易中享有更大的行动自由,反正留在欧盟内也总是让德国和法国抢走风光,不如脱离欧盟的管制,自由而直接地与中国等新兴国家进行贸易。当然英国脱离欧盟让中国原来想通过英国进入欧洲市场的愿望也落了空,从这个角度来讲,英国和中国都会有一定的损失。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中国香港包括李嘉诚等个人的损失原因相同。为什么英国又悍然不顾国际上广泛的投资者的警告,宁可承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也要退出欧盟呢?

      我们再来看英国曾经的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第二环是与美国特殊关系,第三环是与欧洲的紧密联系。当初英国加入欧洲是因为前两环都面临削弱,现在英国却主动削弱后两环,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英国人认为加强第一环的时机已经到来,并且如果不削弱后两环尤其是第三环,将无法加强第一环。这个时机体现在哪里?英联邦包括54个国家,主要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南非、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定有影响力的国家,其余国家相对较弱,无关大局。英国是否又开始格外重视起这些国家来了?答案是肯定的。2013年英女王签署了首份阐述英联邦核心价值观的文件——《英联邦宪章》,这被认为是英联邦发展与革新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什么英国又开始重新重视这曾经松散、没有约束力的国家组织呢?因为这些国家里面出现了能够撬动世界格局的新情况。这些国家中近期能够发生的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印度的崛起。印度早前也很中国一样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改革,比中国晚了一二十年。改革之后印度发展迅速,从去年开始,印度的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大国中排第一位,今年预计也是如此。如果印度的改革能够持续下去,预计在将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都可以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印度将会形成巨大的市场,这一点对于包括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甚至中国等新兴国家都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英国如果留在欧盟内以欧盟成员国的身份与印度打交道,显然不如以英联邦中心国家身份来的便利。凭借英联邦的联系,英国在与印度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形成相对于德国、法国等欧盟轴心国家的独特优势,如果留在欧盟内,反而受到德国和法国等大陆国家的牵制,不能发挥出这种优势。所以英国悍然脱欧,其实是想通过加强英联邦内部的联系尤其是与印度等新兴国家的联系而获益。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英国把赌注压在了以印度为首的英联邦内新兴国家的身上。英国人在赌印度成为下一个美国。这也就是英国不顾眼前的经济利益的底气。为了这种期待,英国宁可尽早退出欧盟,以免日后泥足深陷,难以自拔。英国在现在欧盟处于艰难时刻的时候选择离开,必然被视为背叛者而难以获得欧盟内部其它成员的宽恕,所以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都不存在再度返回欧盟的可能性。这样一次选择,对于英国的命运来说,这可谓是一场世纪豪赌。到底英国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不过从印度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英国人的算盘可能的确打得不错。

      英国人在政治上的主要考虑是,如果随着欧盟一体化的进程,英国最终湮没在欧盟的大海里,成为服从布鲁塞尔领导的一个地方政府,那么不仅美英特殊关系将会因为华盛顿直接联系布鲁塞尔而化为乌有,而且英国也将很难继续作为中心国家领导英联邦。而这两层关系,都是英国非常珍视甚至是为立国之基础的。没有了这两层关系,英国很难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扮演大国的角色,何况加深融入欧洲,本身就淡化了英国的国家属性和主权。这对于领导世界几个世纪的大英帝国的后裔们来说是绝对难以容忍的,所以英国宁可退出欧盟,也不愿意失去与美国和英联邦的紧密联系。在欧盟变得强大之际,英国脱欧之后可以继续作为美欧之间的平衡力量,从中渔翁得利。而且英国现在在公投结果出来之后故意拖延,一方面是脱欧在短期内将会给英国自身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其实也是给欧盟增加不确定因素,想要浑水摸鱼,最好在自己离开的时候也带几个小弟走,算是再为美国做一次贡献。

      不管英国怎么打算,作为被抛弃者,欧盟其他国家还是反应比较激烈。德国还算是比较温和。法国和意大利在英国公投之前就郑重地警告英国,法国一名内阁部长甚至宣称如果英国投票脱离欧盟,那么英国就会变成无足轻重的小岛。为什么法国人会对英国脱离欧盟反应如此激烈呢?一方面英国脱欧在短期内看来是对法国倡导的欧洲一体化地重大打击,另一方面我们之前已经说过法国允许英国加入欧共体就是为了均衡强大的德国的势力,在英国离开后,法国将会势单力孤,即使联合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无法抗衡德国以及常常团结在德国周围的北欧国家的影响。从此以后,在欧盟内部,自从希腊危机以来形成的德国中心地位将会得到加强,法国将会更多地屈服于德国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德国和法国互相借重的平衡将会发生反转。在对外政策中,以往是法国自拥政治大国地位,借助德国的经济实力,对外发挥地缘政治影响。以后则是德国依靠经济大国的实力,借助法国的政治地位,对外发挥实力和影响。而这一点,对于法国甚至意大利、西班牙,在心理上都是比较难以接受的。所以这些国家都表示了遗憾、失望甚至悲伤的情绪。

      不少人认为俄罗斯在此次事件中是局外的赢家。因为欧盟缩小了,实力减弱了,以后在与俄罗斯打交道时将不会再对抗意味十足,而是更多妥协与让步。但这只是短期内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英国退出以后,欧盟内部将会加强团结,剩下的欧盟仍然很强大,所以俄罗斯也不会有可趁之机。俄罗斯在这次事件中从长远角度来看并没有直接的利益。

      日本和韩国作为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战略助手,则担心英国退出欧盟打破美国在大西洋上的战略圈以后,会造成美国承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无法有效实施,另外也担心英国公投会助长美国的孤立主义,所以日本和韩国表达了一定的担忧。从经济层面上讲,日本和中国一样,此前预想的通过英国进入欧盟市场的愿望也落了空,因而承受了一定的前期投入战略布局的损失。

      至于中国,短期内也难以看出此事件的直接影响。英国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合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但是英国本身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可能会略有下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