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详解《孙子兵法》-虚实第六
01 原文和思维导图
《虚实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六篇,原文如下: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思维导图如下:
虚实第六思维导图02 简要解读
《虚实》,孙子指的是敌我双方优缺点、力量强弱等,即通过谋略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掩盖自己的弱点,同时避开对方的长处,找到并攻击对方的弱点,达到必胜。
这一篇主要讲资源是有限的,战场上肯定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攻击防守都要有所侧重,发挥自己的强项,攻击对方的弱点,才能取得胜利。内容包括:
-
攻其不备,守其不攻
-
攻守要有重心
-
想知己知彼,就得试探敌人
-
要学会因地制宜避实击虚
下面分析。
03 攻其不备,守其不攻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孙子说,先到达战场等待的一方,精力充沛,后赶来战场的,则比较劳累,精力充沛的一方肯定占优势,所以善战者,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如果你想让敌人跑到战场上来,就利诱他;如果暂时不想打,就阻碍他。如果敌人安逸,就要想办法让他疲于奔命;如果敌人粮草充足,就要想办法让他饿;如果敌人休息,就要想办法让他动起来。
这段话很容易理解,比较典型的是我军非常善于的“围点打援”战术。通过包围经济、政治或交通比较重要的目标,吸引敌人援军,调动敌人有生力量。当敌人援军奔波劳累到半路时,趁机截杀以逸待劳。
在战争中有个很常见的词——“战争主动权”。我们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指此战过后,战争主动权易手,德国无法再随心所欲发动进攻,反而是苏联决定战争的频率、位置和方向,从此德国在战场上就被苏军牵着鼻子走,在哪打仗、什么规模都由苏联人决定了。
那怎么让自己掌握主动以逸待劳呢?攻其不备,守其不攻也。
孙子说,要神出鬼没,出现在对方来不及到达的地方,或者到对方意料不到的地方。行军几千里也不劳顿的部队,肯定是走的敌人没有防备的地区;进攻敌人一定能拿下的,肯定是敌人守备不充分的地方;防守要是想防住,一定是敌人也料定无法攻下。
总而言之,就是要善于调动敌人,当你进攻时,敌人不知道你要攻哪;敌人要进攻时,却都是你防守最完备的地方。
这就是虚实之道,避实击虚,以我方长处打对方短处。一支军队,能够做到的虚实的极致,孙子用两个成语形容:“微乎其微”“神乎其神”:特别微妙,以致无形;特别神奇,以致无声。到这个程度,你就能掌握敌人的命运。
04 攻守要有重心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虚实这么有效,是因为不管敌我,资源都是有限的。在战场上,不可能所有地方都能考虑到,有力量强的地方,就会有力量弱的地方,即使给你百万之军,也不能覆盖战场的每个角落。甚至即使你有百万之军,敌人通过不断调动分化,还有可能逐步消解最后把你都吃掉。
就是因为敌我双方的力量都是不充分的,所以攻守一定要有重心。进攻的地方敌人无法防御,是因为我方进攻的是敌人虚弱的位置;撤退的时候敌人追不上,是因为我方出其不意敌人赶不上。
虚实做得好的话,如果我方想跟敌方打,即使他深沟壁垒,还是不得不放弃防守阵地出来跟我打,因为我打的是他不得不救的地方;我不想跟他打,就是画条线他也不敢过来,因为他会考虑我是不是在使诈。
“乖其所之”,是指觉得不合情理。
这点比较著名的是“空城计”,三国演义中说的是诸葛亮忽悠司马懿,正史上是赵云对抗曹操。曹操和刘备争汉中,赵云守别屯,遭遇曹操大军进攻。赵云这时大开城门偃旗息鼓,曹操蒙了,以为有诈,一番权衡之后退兵。赵云在这场战役,就做到了防守的极致。
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别人调动,那么就能集中兵力对抗敌人分散的兵力。我集中力量,敌人却分为10支小部队,就相当于我10个打他一个,形成我众敌寡的态势。
在明清的萨尔浒之战中,明军分兵四路,被努尔哈赤“管其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一一击破。萨尔浒的失败,明军分兵是最大原因,这有指挥上、地理上、情报上的各种原因。比如明朝将领不和,没有指派有足够威望的统帅;对辽东局势估计错误,地形了解不足;还有被清军间谍渗透,情报错误等。总而言之,作战准备严重不足,被清军牵着鼻子走。
我与敌人作战的地方,敌人不知道,那么防备的地方就多,能够投入战斗的兵力就少。还是那句话,资源都是有限的,防备前方多,后方就寡;防备后方多,前方就寡;防备左方多,右边就寡;防备右边多,左边就寡:无所不备,就无所不寡。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不光对打仗有意义,对我们人生也非常有意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哪个方面都做好,注定意味着哪个方面也做不好。有句老话说“技多不压身”,可现代社会,追求技多是没用的,你会的技能多,说明大都不精,不如找准一个或少数几个方向研究透彻。
我上大学时有个同学,真的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学生会部长,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还有心情跟几个同学搞副业。但四年之后毕业,他每个方向都涉猎一点,却都没有做到极致,反而是有几个公认不如他的同学,要不成绩第一,要不论文发了好几篇,要不是学生会主席,目前来看,也是那几个同学混得比较好。
B站宣传视频《后浪》里面说年轻人有了前浪们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我觉得这个权利不是让一个人选来选去,而是这个群体有不同的人选不同的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要选定某一条道路坚持深耕下去。
05 善于试探敌人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说回《孙子兵法》,虚实之道,在于调动敌人。能够调动敌人的根本,在于了解敌我情况。
知道战争打响的位置和时间,行军千里也能打;不知道位置和时间,左边不能救右边,右边不能救左边,前方不能救后方,后方不能救左方,何况战场距离远的几十里,近的也有几里?
要想知己知彼,就要试探对方:分析敌人的谋略,能知道我方得失;激敌人行动,能知道他的行动习惯;伪装自己的行动,能知道对方的死生之地;角量对方资源,能知道对方的强弱。
所以就要不断试探、扰动、激怒,让敌人动起来,才能了解敌方信息。试探调动的极致,是众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样谁都看不到我方的态势,谁都无法做出判断。
大家都知道我通过这些操作获得胜利,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下一次战场形态变化,那么我的操作手法又不一样,变化无穷,才能打赢。
06 因地制宜,应对变化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最后孙子对虚实做总结,要善于变化,善于因敌制宜。
就像水一样。水的形态是避高到低,作战就应是避实就虚。水的流动由地形决定,兵形就应该根据敌情制定。兵法是没有固定的形势的,就跟水没有固定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调整战略战术取胜的人,才叫用兵如神。
五行金木水火土,没有一个能压倒其他;四级春夏秋冬,也没有一个能永远维持;太阳有长短,月亮有赢缺:那么用兵打仗,怎么能固定一种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