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菩提树下

觉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生命蜕变营”打卡第三十一天

2017-01-06  本文已影响29人  铱漩娜
觉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生命蜕变营”打卡第三十一天

觉悟的心如水晶般玲珑至极,朗然璀璨。

在我看来,觉察是转变的开始,觉知是转化的过程,觉醒是心智的巅峰,觉悟是心性的清明。

觉悟不难。

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它们如同心的六个助手,我们所有的思维、感觉、情绪、行为等全部都是心的造作。

心派出这六个助手捕捉讯息,再将这些讯息通过认知系统处理加工,最后得到的结果指导行为。

我们往往只在最浅显的表面做文章,只去解决这六根在红尘的对境当中形成的六尘。

觉悟是回归到心的本体,了解心的真相,明白心的本来面目。看清了什么是心性,自然也就开悟了。

所以我说开悟不难,但难的是由外转向内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若能转识成智,那么离见到光明也就不远了。

觉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生命蜕变营”打卡第三十一天

在《无死的金刚心》中,司卡史德对琼波浪觉说――

当你沿着“道”前行时,你的觉性才会慢慢显发出来,你才会认清你所有行为的密义,你内在的智慧本觉才会被挖掘出来,你才会了解到许多内在的体验是本有智慧的光明,它们本来如此,不假外求。

所谓“道”,就是反观内心的过程。修行即修心。

不要造作地对治心灵的对境,不要造作地对治你心中的忆念,因为这些只是心经过六根对应六识(色身香味触法)造相出来的六尘而已。无分别的法身之见,才是心性的本来面目。

那么,如何理解生活中遭遇的违缘,也是助我们修行的资粮呢?

想想污泥中的莲花。莲花净洁优美,在淤泥集结的池塘中风雨飘摇。淤泥虽然是污垢的,却能提供莲花必要的养分。如果切断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恐怕莲花也无法继续存活了。

人性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想看那些美丽的、漂亮的、赏心悦目的,而主动屏蔽或忽视那些肮脏的、污垢的、让人心生不悦的东西,但这样是不整全的。

我们不能只看湖面上迎风摇曳的莲花,却否认了给予它养分的污泥。

我们在接受莲花的同时,也应该接受污泥。对它们无拣择的包容,祛除分别心。

觉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生命蜕变营”打卡第三十一天

马太福音五章43-48节中说――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居,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耶稣口中的爱与佛陀的观点相当一致,佛教非常强调无分别心来对待众生。事实上,佛的智慧就叫做“无分别智”,这说明无分别心是修行的基石。

对于一般人而言,要做到无分别的爱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人会说:“那是佛陀的境界,我们肉体凡胎怎么可能做到?”言外之意就是既然已知做不到,就干脆不做了。

我发现,很多情况下,庸碌无为的人之所以庸碌,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像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认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干脆不做。

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时时处处“无分别心”,在我执没有破除之前,这是不可能的。不过,至少,我们可以尽量秉持以“平等的爱”的心态来对待一切众生。

老子强调无为。“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之道,没有分别心,没有偏爱。

六祖慧能,则把无心的修行视为禅的基础。“无心”,是一种对任何事不执着、不被任何事干扰的心。无心不是失去知觉,而是不把任何事看成是特别的一种平常心。无心就是无为之心。

慈悲不是一种慈善事业、怜悯或同情,而是因为看到事物的相依相生性,故而体悟到我们这个宇宙里的所有生命都是一体的。在梁兆康先生的《耶稣也说禅》中这样写道――

慈悲与成就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一种开阔而宽宏的生命情态。当一个人发展出真正的慈悲心时,他根本无法确定他是在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宽宏,因为慈悲就是对整体生命的一种宽大的心量,它没有方向,也不是“为了我”或“为了他们”。它充满喜乐,一种自然存在的喜乐,一种充满信赖而又源源不绝的喜乐,其中包含着极大的丰足感。

难以做到平常心,难以生发慈悲心,是因为我们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抱着分别心不肯撒手。

宽恕别人,似乎是一件需要很大的勇气、非常神圣的事情。殊不知,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因为我他本自一体。

觉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生命蜕变营”打卡第三十一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