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还是要坚持发展

2022-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骑在牛背上看书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时刻。每到夏季这个时候,会牵动无数家庭的神经。

中国的高等教育早已实现“小众化”向“大众化”的转向,上与不上大学也就不再成为能否改变命运的分水岭。在这个时候,在哪里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大学上的怎么样,就成为许多学子面向社会的二次选择。因为处于金字塔上层乃至顶端的,毕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且不会无限扩张。

无论上了大学之后是否继续读研、读博,最终都是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所以,大多数家庭在供孩子读书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其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从光宗耀祖、养儿防老的朴素社会理念和投资回报的简单经济学价值取向看,这些都是不难理解的。

有人说,大学不应该关注就业问题,更不能以就业为导向,而应该是关注人才培养问题,至于就业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那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对此,我是难以苟同的。

大学培养人才的目的何在?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人才价值实现的空间在哪里?

如果说部分一流大学瞄准基础研究,鼓励和吸引更多学生投身科技创新,做到专业选择与职业理想的高度统一,而非职业选择与所学专业分离,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仍然是芸芸众生,他们深造最终还是“为稻粮谋”,不过是让饭碗更稳一些,吃饭更香一些罢了。事实上,有能力“仰望星空”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只能是极少一部分,其他的大多数即使求学年限拉长,也仍然只是普罗大众中的一员。

其实,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大学填写志愿的时候,考虑的就是今后的出路——职业稳定不稳定,收入丰厚不丰厚,工作清闲不清闲,条件艰苦不艰苦。在人头攒动的高招咨询点,许多人问的就是这些问题。家境贫寒的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冀望的是有朝一日“鲤鱼跳农门”;腰缠万贯的也希望子女飞黄腾达,他们更多的考量可能是希望子女在以后漫长的人生路保有一个光鲜的人脉圈,能够有一个靓丽的前程。

这些都不难理解,也无可非议。

目前在实现了高等教育各学历层次的大幅度扩招后,博士生招生规模是一年5万人,硕士生招生规模120万人,那么,其他近90%的毕业生或者参加研究生的二战、三战,或者直接就业。

这些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如果符合学生诉求的岗位正好与之匹配,则就业不是问题。相反,提供的岗位捉襟见肘,或者与学生期望值匹配的岗位不足,就业就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

我们能不能解决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群体的就业与再就业,关键看能不能可持续发展。为什么有2.9亿农民离开乡村走向城市,成为新型产业大军中的一员?就是因为在城镇创造了众多的岗位。这些岗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发展中创造出来的。

改革开放44年了,我们就是依靠发展,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解决了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所有的“贫困县”顺利摘帽,而且,人均GDP接近一万美元。

有报道说今年大学生就业有点困难,部分学校目前的就业数据不够理想的信息也不胫而走。在我看来,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14亿多的总人口面前,不足1%,按道理应该不是问题。可是,现在恰恰成为了问题,目前各地在想千方百计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仅仅是设计一些权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而且人为打破现有各部门、各单位员工结构的平衡,到时候可能成为衍生问题。今年的问题即使解决,那么明年呢?难道我们年复一年地去“保”,去“稳”?显然不是长效机制,不是久久为功。

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发展。发展仍然是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一招”。面向大学生就业,我们要的发展,还不是那种粗放式发展、急功近利式的发展,而应该是高质量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大效益的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