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虚宝妈不急》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大然小成

- 8.5.10爱修学|幸福家庭互助会公益计划第7讲

宝贝脾虚,十面“埋伏”,

书本不教,宝妈必学!

小儿脾虚有哪十大表现?

宝妈简单学会解决方案!

今天,让我们和金润老师一起来学习《小儿脾虚宝妈不急》!

先来看几个常见问题:

孩子老是生病,

孩子动不动就出汗,

孩子脸色总是不太好

……

再来几个。

- 孩子不愿好好吃饭,

孩子半夜总是爱哭闹

孩子感觉总不长个

……

- 好像越说越多,其实,每一个新上路的妈妈都是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复杂吗?

用中医的思维来回答的话,那太简单了!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根本,人是要靠着脾胃来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来维持脏腑器官正常运行。

所以中医称“脾胃乃后天之本”。

可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家长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一不小心把给孩子喂伤了,

把孩子脾胃给搞伤了,会引起很多疾病。

那么,孩子的脾胃受伤了,到底会有哪些表现呢?

①爱流口水,睡觉露睛,

这里有些术语,先学习基础的。

中医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其中脾对应的涎就是指口水。

在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幼科》里写到“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所以一般脾气不足,脾虚的孩子总会流口水。

比如一些老人家,也会有这样的脾虚情况,

尤其是睡觉的时候更容易“垂涎三尺”,这些都属于脾虚。

但大家不用担心,这些都还不是很大的问题。

同时有些小儿在睡觉时,麻麻会发现孩子竟然半睁着眼睛,这其实也是脾虚的表现,因为脾对应我们上下眼睑的缘故。

这个细节,我们各位宝妈多注意,不论大小,这都是一个细节。

②嗜睡,半夜容易哭闹,

之前我遇见过一个要问诊,她说到自己宝宝可乖了,很爱睡,那这样到底好吗?

《明医杂着》里看到,嗜睡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

而且,足少阴肾经受伤的话,也有嗜睡的状态。

书中原话为:小儿时时好睡,乃脾虚困倦也。

那为什么半夜哭闹也是脾虚呢?

很简单,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

脾胃是一对难兄难弟,脾虚了脾不足了,那意味着给身体负责运输营养的快递小哥脾不行了。

这会直接导致负责贮藏食物的胃,只进不出了那它岂不是要爆仓了?

胃都要爆仓了(胃充满胀满感),小儿怎么可能安然入睡呢?当然会半夜哭闹个不停了,

我们也是这样,只是我们不会哭而已,压制了。

③厌食,不爱吃饭。

上面提到了,胃就好比是贮藏食物的仓库,脾就是给身体运输营养的物流小哥。

脾虚了,就相当于物流快递罢工了,当脾无力把胃消磨完的营养运输出去。

想象下一个仓库只进不出,胃胀胀的,仓库胃爆满吗,小儿当然会厌食,胃口不好。

④,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

这个可能是很多宝妈的心病了。

中医认为鼻塞,流涕,喷嚏等都是外邪袭肺的表现,那怎么才能保护肺不受外邪侵袭呢?

一句话:脾土生金,

中医的文化思想,很高级,你说,土怎么就能生金呢?

大地当中有矿物质的原因吗?

这里的意思就是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了,吃下去的食物营养都能被吸收了,才能增强肺的抗邪能力,

也就是平日里我们说的免疫力,抵抗能力都会大大增强。

⑤稍一运动就出汗。

稍一运动就出汗,肺就像人体的一扇大门,当这个大门不够牢固时,肺气虚了,就容易让外邪溜进来。

很多孩子一运动,出汗之后,还容易带点咳嗽,

其实,这个时候都要特别注意脾的问题,

今天有时间,就同大家说下我家孩子的脾胃护理的一个过程。

还有些孩子天热了,稍微一动,就会出汗,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有些孩子是不动都出汗,睡觉也出汗,还有些成人,一吃饭就出大汗,

这个出汗,都是说明身体内部的一些问题,

肺气虚了,肺主皮毛,我们的皮肤大门不结实了,守卫城池的士兵(卫气,营气)松懈了,

皮肤腠理不够紧凑,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低下,就出现多汗和易于感冒。

⑥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老要人抱,特爱抱抱,经常有家长问我,老说健脾,健脾,这到底怎么健呢?

天行健,我知道自强不息,这健脾怎么弄?小米粥,淮山?

其实中医里常说“脾以升为健”,我们可以想象这个脾就像个大地球一样,每天的升腾,载着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化生气血来濡养我们的头,目。

相反的,所以脾虚的娃们,这个体内的大地球必定是上升无力的,当气血不足以濡养头目面色,脸色肯定是蜡黄,蜡黄的了,面色没有光泽,不红润,

如何健脾,后面会说到,我们不要着急,

中医嘛,就喜欢这样先讲清楚一些情况,先了解问题的根源,因果。而不是急忙忙的去救火。

除了我们的头,目,发,需要脾的濡养,四肢也同样需要脾输送的营养物质。

一个脾虚的娃未必是个小胖墩,但他的四肢一定是无力的。

平日里你在地铁里,街上,公园,人家家里,看见那些哭着闹着要抱抱的孩子,各位,其实这孩子并非是在无理取闹,孩子只是脾(虚)有病而已。

人家有病,自己在找办法呢!

⑦,腹泻或便秘。

生产便便不仅是大肠和小肠的事哦,这当中也离不开脾,如果脾不虚,能充分对食物进行运化,那一定能生产出合格的便便啊,它不干不湿,光滑,成型。

我基本上每天都会问孩子的大小便情况,

因为时间关系,同孩子的交流,多会在餐桌上,

所以,我们家常常在吃饭的时候,孩子爸一脸严肃的:今天大便情况如何...

尴尬又有趣...

但若脾虚了呢?运化不足呢?

这个便便要么就是还没运化完就着急出厂了——腹泻,要么就是干湿分离失灵——便秘,

当然,这些都有相应的办法,不要急,不要急。

除此之外啊,脾虚的宝贝们还容易出现。

⑧,山根青筋,就是鼻子根部有比较明显的青筋,记得之前有一个孩子的相片就是这样。

⑨,黑眼圈,明明还是孩子为什么就会有黑眼圈?

真相也许会让人吓一跳!这个以后讲了。⑩,前额头发细软偏黄稀疏,记住,是前额的头发哦,成人也可以对照。

⑪,个子比同龄瘦小,记住,是同龄的孩子哦。

中医就是这样,苦口婆心,反复其道。

当当当当,干货来了;

对于孩子而言,小儿推拿是对付脾虚不二的法宝,非常好用。

方法1,揉中脘,

方法2,摩肚脐,

方法3,搓腹部,

方法4,按足三里,

方法5,捏脊,

方法6,点穴脾腧,

然后,各位,隆重推荐“保和丸”。

不要问为什么。

最后的最后用明代《幼科发挥》里的一段话结尾: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

古人早就把小儿养育的秘诀告诉我们了:小儿防病重在调理脾胃,如何调理?

责任不全在医生,而是重在平日你对孩子的养育习惯,要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此乃根本之道。

记住,节饮食,慎医药,

孩子越少用药,越好,

成人,那没办法,

大道至简,对于孩子的养育又何尝不是呢?养育小儿真的不复杂,中医老祖宗的智慧在于防未病,这才是真正对孩子好的。

参加爱修学家庭互动会,让自己越发自己需要学习的动力。平时护理好孩子的脾胃如此重要。坚持做到老师给与的调理方法,将宝贝的脾胃在日复一日的过程恢复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