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集贤馆哲学之光

王维心中的世外仙境

2020-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112212

隐居相对出仕而言,本意是逃避世俗,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仕途失意时经常选择的一条生活道路。但事实上,不同时代的隐居性质复杂,方式多样。

有真正与世俗决裂的真隐;也有借隐居山林获取名声以期待朝廷征辟的假隐;还有只是在假期才到庄园别业去休闲的“朝隐”;或者因为官职闲散而常在别业里逍遥的“半官半隐”。真隐多数是在改朝换代之际或黑暗的乱世,后三种隐居较多出现在相对安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中。

不过无论在哪一种隐居方式下创作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以表现远离世俗的孤高情怀为主题。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闻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首诗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发挥而成。但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是一个没有王税、自给自足的空想乐园,而王维却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神仙世界。

这首诗本于《桃花源记》,而又不符合陶记原意,可以代表一般士大夫对世外桃源的理解。

虽然韩愈曾批评道:“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苏轼也指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但陶渊明所创造的桃花源成为隐士乐土的代名词,并带有神踪仙境的色彩也是因王维的《桃源行》而得到大多数士大夫确认的。全诗以桃红水绿为主色,绘出了一个优美空静的神仙世界。

不过,由于这个仙境的原型还是《桃花源记》中的乐土,因此虽被诗人蒙入了一层遥隔云山、不知人事的空幻情调,却仍然富有田园风味,透着春天的蓬勃生机,洋溢着诗人对人生和美好事物的热爱。因为王维写作这首诗时,毕竟只是一个十九岁的青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写境,有造境”,诗歌也是一样。造境是更富有艺术想象、具有高度概括力的境界,写境是较偏重于写实的境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通过虚实关系的巧妙处理将这两种境界结合起来,浑然天成,毫无人工的痕迹。王维诗词的主要成就正在这一点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