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独处的宝宝都是“星儿”吗
笔者小时候就是一个“享受孤独的宝宝”。可能是父母遗传,也可能是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我经常看着星空发呆,看着一群蚂蚁把一只蛾子分解、拖进巢穴,一看一下午……同时,我很少参加小朋友们的集体游戏活动,平时话也极少。对此亲戚朋友们意见很不一致,有的人说“这是个‘有心’的,踏实的孩子。但也有人担心这孩子是不是有点过于与众不同,是不是有什么缺陷,孤独症什么的。时至今日,除了最亲近的朋友,大家认为我的性格还是偏孤僻,不爱交流,外人很难知道我在想什么。但是除此之外,无论在认知、理解、学习、执行等能力还是工作态度的认真、细致等方面我都没有太多的问题。所以很幸运,我还不是孤独症患者。那么,一般意义上性格孤僻和“孤独症”有什么区别呢?
性格孤僻和儿童自闭症究竟有什么区别
表面上看,这两者的表象确实差不多,但仔细甄别还是会发现很多的不同。
性格孤僻的孩子不爱讲话,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对别人的呼喊没有反应,也不跟人打招呼。缺乏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和反应,不爱与伙伴一起玩耍,不关心别人。这些表现和自闭症的表现十分接近,但是孩子在交流、交往方面不存在质的缺损。这类孩子大多数喜欢在家“宅”着,缺少与人的交往沟通,封闭内心,如能打开孩子心扉,让孩子多走出去,孩子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但儿童自闭症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自闭症是一种终身发展性的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孩子终身不开口说话,并且社会适应性严重不足,不能自理生活。自闭症儿童一般会在三岁前表现出社交发展、沟通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对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严重影响社会性相互作用。语词性和非语词性交往和想象性活动严重缺乏。有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严重约束生活活动。例如,社交方面,儿童自闭症表现为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与人缺乏目光接触,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沟通方面,儿童自闭症表现为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日常行为方面,儿童自闭症表现为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源在哪儿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孩子能力发展上的程度差距。孤僻的孩子多是由于性格原因,不爱和人接触而已。他们的认知、理解、辨别、思考能力没有问题,感知觉也完全正常。但自闭症谱系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均存在先天能力发展上的不足:粗大运动发育缺陷,感统失调,感官所接受的信息异于常人,造成他们在认知、理解、表达等相关能力上远远落后于普通孩子。所以他们表现出感情缺乏、语言障碍、社交孱弱、自理落后、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等。这些问题单从心理沟通的层面无法化解,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接受训练。
自闭宝宝,家长要做什么样的训练准备
首先,要做好知识储备,提前了解自闭症的相关知识以及主要的训练操作手法。跟专业人员沟通,了解在家可操作的训练方法。自闭症的形成原因不明朗,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知识,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干预方式。同时,家长可以阅读一些普通儿童教育训练的资料,以便借鉴有益的经验。
其次,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细心观察,找出孩子的优势、特点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以便和医生/训练师沟通,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其实,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特定的年龄(2—6岁左右)寻找专业的康复训练机构进行评估和训练。因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或语言发育迟缓等症状需要干预的方面很多,也涉及专业性极强的康复技术体系,家长要完全自学并训练孩子难度极大。而孩子的症状也是时时变化的,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时候很难判断并干预。拖的时间越久,孩子的情况会越复杂,脱离主流人群的距离就会越大,严重影响其上学、就业以及日后的正常生活。所以,一旦家长们发现孩子有认知、理解、表达、交往或自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不要迟疑,尽快带孩子到专业的康复训练机构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