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人文忘忧社历史有意思

文公不懂介子推,成就千秋一圣人

2019-03-19  本文已影响4人  蝴蝶的玫瑰

这几年断断续续的读了部分《东周列国志》,常常对那些故事感慨万千。

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介子推。

文公不懂介子推,成就千秋一圣人

重耳在外逃亡19年,他不离不弃,尤其可贵的是,在重耳饿的奄奄一息的时候,他偷偷割了自己腿上的肉煮汤给他喝,可以说救了重耳一命。按说这么重要的一个人,重耳称了王一定大加封赏,从此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在话下。但他不求回报,重耳夺了王位后,他就悄悄退隐。回家侍奉老母,继续过他的清贫生活。

文公不懂介子推,成就千秋一圣人

重耳也因为国家事务繁忙,居然忘了介子推。直到有人提醒,他才赶紧派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和其母亲是何等的有气节。

他耻于求赏,背着母亲去绵山隐居。

晋文公亲自到绵山下面派人上山找,还是找不到,于是准备放火烧山,心想,他那么孝顺,一定不忍心让母亲跟着被烧死吧。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不见介子推出来。火灭之后,他们找到了骸骨。

文公不懂介子推,成就千秋一圣人

子推终不肯出,子母相抱,死于枯柳之下。(《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

晋文公悲痛流涕。改绵山为介山,山下立祠祀之。

国人思慕子推,以其死于火,不忍举火,为之冷食一月。

寒食节因此而来。

后世又在介山立县,名介休县。意思是介子推在此休息。我查了一下,果然这个介休县的名字沿用至今。

文公不懂介子推,成就千秋一圣人

介子推的故事,我看一次感动一次。

我一开始,觉得他死得很可惜,我认为生命可贵,这人怎么这么执着(轴),甚至还有些迂,这样不值得。

后来我想,如果介子推也这么想,后人谁还知道介子推?陪晋文公的流亡19年的人多了去,怎么只有介子推流芳百世?

假如晋文公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干脆把他忘了,倒也成全他退隐山居,颐享天年的意愿。偏偏晋文公是个明君,他也很执着,他以为介子推生他的气,躲在山里不出来,他一定要见到他,用他认为最好的方式感谢他,没想到最后竟活活把他烧死。

介子推绵山守志,文公悲痛不已。文公又用他认为最好的方式纪念他,原文上说:环山一境之田,皆做祠田。足见其志。

介子推的死,是晋文公一手造成的,无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不过也正是晋文公,成就了介子推流芳百世的英名。

我们姑且认为晋文公是无意烧死介子推的,他知恩图报,心存仁义礼智信,所以他认为介子推一定会出来。

可是你放了火,他就是想出来也出不来啊,这分明就是想杀他。有人说孔子对晋文公的评价是诡而不正——表面上彬彬有礼,实际上是个奸诈之人。我看也是。

文公的心思我们不懂,但介子推的一片赤诚却是不言而喻的。

文公不懂介子推,成就千秋一圣人

介子推,淡泊名利,归隐深山,后世尊奉为道家神灵。但他又不仅仅是一位道家圣人,他忠君爱国,至诚至孝。

历史给予了他崇高的评价。归根到底他把爱国放在了第一位,重耳逃亡的时候,他不惜割自己的肉来哺喂未来的国君,他希望这个人能拯救振兴自己的国家;在重耳即位以后,他更是不惜牺牲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警醒重耳治理好这个国家。真是用心良苦啊。

介子推所具有的精神,在2600年的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值得我们歌颂,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纪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