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那个叫杨光摄影的老店
2019-04-13 本文已影响21人
梅艳芳菲
我的散文集《红尘艳语》
说起这家照相馆,时间真的是比较久远了。
记忆回到那个胶片时代,大概是十四五年前了吧。
第一次去北京。爬上了万里长城。去了故宫。去了十三陵。
还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单单就是为了做一次地铁,从前门一直坐到木樨地。再从木樨地做回前门。颐和园的佳境,清华园的心驰神往。所有这些,都凝聚在一张张胶片中。
那时候拍照可不像现在。每张照片都选好角度,挑选最佳景点拍摄。每一次洗像的过程,都是一种喜悦又焦急的等待。
认识杨光摄影,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他的店就在我家小区的边上。

记得那时候,我常去洗像的是一家叫柯达的照相馆。店铺比较大,业务也比较多,工作人员当然素质也是各不相同。
有一次因为一些照片急需洗出来,所以就拜托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某个日期把照片交给我。
结果,规定日期内,他们没有把照片洗出来。
工作人员还振振有词说了一些我不很爱听的话。
瞧姐姐我这脾气,也没客气,机关枪一样把店员说的哑口无言(其实我是不善言辞的人,姐姐我当时都被自己震惊了)。
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说,我和柯达照相馆友尽情绝。
一个店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态度,会直接影响店铺的走向。我再说一句,现在这个柯达照相馆已经没了影踪好多年。

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我也是无意间走进了杨光摄影这家小店。
虽然店小,但是走进店铺的第一时间感受到的确是很温馨的感觉,就像到家了了一样,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当时的店主是现在店主的父亲。一位干净利落,喜欢穿西装的老人。
那时候,我去洗像多半的时间是老店主夫妇在。
老店主脸上总是笑眯眯的。店主夫人也是位慈善的老人家(那时候店主夫妇真的是很年轻,我也年轻呦)。
第一次走进杨光摄影,那种感觉真的很不错。所以慢慢慢慢就喜欢上了杨光摄影。
喜欢老店主每次我去的时候,说:来了美女,又去哪玩了?要洗多少张啊?
店主夫人也总是浅浅笑容,在一旁帮忙。或者是帮顾客拿照片,或者是拿剪刀修剪照片。
还记得那些胶片时代照片上的锯齿吗?
我可是亲眼看见怎么制作的。就连暗房,我都曾经进去过。

店主夫妇的热情,他们脸上的微笑,他们强大的亲和力,让杨光摄影在附近小区颇有盛名。
记得女儿小时候的每年生日,都要在杨光摄影家照。不仅仅是我的女儿,很多孩子的童年影像,都有杨光摄影的印记。
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被服务。那种感觉很美妙。
当胶片被数码取代的时候。我依然还是在杨光摄影家洗印自己的照片。
互联网发达了,我都不用去店里,直接发老店主的邮箱就行了。
其实,你不得赞叹,老店主一直在学习,那种劲头,不由得你都不好意思不学点什么。
那时候,现在的小店主还年轻,是个玩家吧。
因为我去的洗像的时候的,他一般的时候是不在店里的。
小店主那时候很帅气,就是稍微胖点,我习惯叫他帅哥,一直到现在。

感叹一句时光荏苒。
十四五年的时间,我所有的的影像,都出自杨光摄影。我习惯了杨光摄影。因为觉得亲切。
前两年,老店主病重,恰巧那时段我要洗一些照片。就看到小店主在QQ上发表的说说很是伤感。
给小店主留言,他回复说是在老家照顾父亲。
聊了几句,说是老店主想要回老家看看。那时候真的是心中祈祷老店主安康。
那些要洗的照片,一直等到小店主回来后,我才去杨光摄影家去洗。
以至于小店主也是很感慨,说了一句,十载相识路,且行且珍惜。我荣升VIP客户。

那一年,总是在微信,QQ里面,看到小店主的诸多感慨,最终,老店主还是离去了。
现在的杨光摄影是小店主在打理。
我有时候走过街角,或者洗像的时候,去里面小坐一会。
老店主不在了,剩下小店主和老母亲,有种伤感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好在小店主也是爽朗之人,相信他会继承父亲的心愿,做好杨光摄影。
谨以此文献给我喜欢的杨光摄影,希望杨光摄影就像阳光一样,永远都充满活力。永远让顾客如沐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