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作500字每天1000字

敏感度,可能是你与高手最大的区别了

2016-12-04  本文已影响81人  功彬eleven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今年以来有什么特别让人惊喜的互联网产品吗?

回想了一下,发觉除了在行跟摩拜、ofo这几个之外,2016年整年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令人惊喜的产品了。

这个问题,我后续也有去问过其他朋友,但大家的答案都较为接近:大都是认为今年没什么令人惊喜的产品出现。

然而,在三节课前段时间一篇名为《2016年,互联网业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创新和运营事件是什么?》的文章中,历数在2016年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互联网产品,并给出了相应的入围理由。

比如阴阳师,它的入围理由是,国产手游中难得的精品,凭借精良的画面设计,豪华的声优配乐等亮点搭建起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系统玩法,使得产品本身内容有厚度,风格具有辨识度。成为了2016年下半年的“现象级手游”,一度登顶 App Store 榜首。

再比如得到,它的入围理由是,主打知识服务付费订阅的内容平台,通过订阅专栏、付费音频、电子书等方式,每天为网友提供有价值感的知识内容。它于2016年年初诞生面世,是知识变现的先行者,第一次把“知识”当做一种商品来进行售卖,为无数内容工作者带来了启发和震撼。得到产品也在2016年内取得了飞速发展,据称,目前注册用户量已超300万。

在这里,我们不继续探讨到底哪些产品是2016年比较令人惊喜的,这个问题答案的意义不是很大,尤其对于我们个人。

本文想要讨论的是,在我们讨论2016年有哪些令人惊喜的产品这一问题背后所影射的一个更为重要、对个人更有意义的东西——当我回想自己以及身边朋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再对比和三节课的这篇文章中对2016年几款产品的点评时,很诧异地发现一个事实(或说是问题):这几款产品我们也大都知道,但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这几款产品的亮点,而别人却能够发现呢?

这几款产品我们也大都知道,但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这几款产品的亮点,而别人却能够发现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其实非常重要。

我以前很喜欢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具体是哪些点,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从价值观到为人处世的方式。

比如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讲述过,人与人之间很大差别便在于对事物的关键点的把握。我在给想快速成长的年轻人泼一盆冷水  一文中举过这样的例子:

在大学社团里,很多活动都是会让一些大一的学生来承担执行的任务,由大二大三的同学做整个活动的负责人。一般情况下,负责人都会在做事之前告诉刚进社团的同学做这个活动的方法是什么。可能还会告诉他们,你需要特别注意某点,一定不要在这点做错。然而纵使是千叮咛万嘱咐,错误依旧会发生。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一的同学对整件事情并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也不懂得做事情的基本方法,那就更谈不上对做这件事情的关键点的把握。即便是别人告诉了方法和关键点,也只是知道,但却做不到。

当我们若是能够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它可能会对我们的思维、观念乃至行为产生很大指导意义。而我在思考上面的那个“这几款产品我们也大都知道,但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这几款产品的亮点,而别人却能够发现呢?”问题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还有一点:对事物的敏感度。

什么是对事物的敏感度呢?举个例子,每个人都有双手,但是我们手的敏感度差别会非常大。有的人可以用手,分辨出数千种布料,能够告诉你这些布料的差别。而有的人,即便是你告诉了他们这些布料的差别,但他们无论怎么用手都分辨不出来。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相信你通过一些例子的类比,便对上面所言的“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有一点便是对事物的敏感度”有着比较感性的认知。

理解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点这种很务虚的东西,它对我们的意义便是,我们或许可以从这种理解上获取到一些对行为的指导。比如,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敏感度。

前段时间,纯银写了一篇文章,叫作《手稳》。其中有这么一段,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举个例子,我一直不会P图,基本的拉曲线都不会。不是不会操作,而是直犯难,曲线拉到什么地步合适呢?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呢?一张图反反复复地拉,怎么调都皱眉头。

所以我只用instagram,直接选滤镜就好了,不需要微调参数。虽然instagram也可以微调滤镜的强度,我从来都不用,理由是一样的:参数调到什么地步合适呢?50%还是60%?又或者55%?唉还是默认100%吧。

这个就叫手抖。

但是写文章,我的手很稳。一段话写出来,看一眼,改两下,就这样了。我能很快知道文字修饰到什么程度就是我想要的效果,不多几行,也不减几行,我满意就好。

做产品也是同理。

我做了10年的产品,时间越长,手越发稳。手稳的意思是很快知道一个页面,一个功能,一个系统做到什么地步就够了,不会犹犹豫豫地看,反反复复修改。而且代码发布后也不会反反复复迭代,尤其很少推翻重来。手稳意味着手快和少折腾,自然减少了产品经理的工作量。

对一件事情,从不敏感到敏感,其实也就是从“手抖”到“手稳”可能没有太多捷径,可能就是需要多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