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艺术之家简友广场

王安忆‖如何写一篇小说

2024-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春天spring

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以为穷尽了语言叙述所有的能和不能,它充分显现了叙述的特质,就是和时间赛跑。语言总是滞后在事情发生的尾巴上,此一时就是下一时,一切讲述都是“追忆”,而在不断流逝的时间后面,“追忆”多少是刻舟求剑,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认识我们经历的人和事,从经验中得出的结论永远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应用抛物线的物理原则,沿着轨迹,接力想象,超出普遍性的经验。

大众写作最擅长叙述自己的情绪,多少也是被时下风气所影响——网上的博文、受报章出版鼓励的青春写作,所以,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字,结果却奇怪地彼此相像,趋于同质化。而到了课堂,面对虚构的叙述,描绘他者的生活,却都觉得下笔困难。我很注重开头,因开头决定写什么,同时还要决定如何写下去,它带有布局的意义。

我让同学每人写一个开头,这个开头要具备发展空间。《红楼梦》里有一回,众人聚在一起行酒令,凤姐起句。王熙凤没读过什么书,她上来说了句:“一夜北风紧。”这是一句大俗话,离诗词的意境甚远,可是大家都叫好,说:“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

一对夫妻买了一幢别墅,别墅有一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他们想种一棵树,就在挖坑的时候挖到了一个箱子——她觉得自己的开头比较好,因为这个箱子里可能有奇迹发生。

接下来的一堂课,我们要解决箱子里究竟藏着什么东西。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它意味着要在一片空白上开辟路径。其实,这才是故事的开头,而箱子是开头的开头。选择地下挖出一口箱子,本以为有很多情节的机会,可一上来就把大家难住了,因为过于缺乏限制。同学们想出许多劲爆的箱内储物,年轻人往往重口味,有毒品,有珠宝、赃物、古董,甚至是一具尸体。我不反对尸体,虽然很恐怖,可是往下要怎么发展呢?这具尸体是谁,为什么被杀,怎样被杀,怎样被放进箱子,埋在地下,这件杀人埋尸案,又包含什么意义?一个人的生命是件大事情,你不能随随便便让人死,要让他的死价有所值。其时,同学们都意识到了,箱子里是什么,将决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而什么样的故事又再向我们要求更多的条件。于是,我们暂时放下箱子里的神秘东西,先设计外围。也是让事情逼得退回去,构思前史。

  令人欣慰的是,同学开始考虑细节,例如这对夫妻什么年龄、做什么工作、经济状况如何、结婚多少年才买这个房子、有没有孩子……事情在具体化,而这正是之前工作坊我要求他们做,他们且以为多余的。他们作业里的人和事往往很孤立,我免不了要质问这个角色的背景、周遭关系、生活来源,甚至出生年月——哪一年出生就意味着他经历过怎么样的遭际。这一次,他们自觉地考虑这些,因为没有背景,故事不能进行。事实就是,箱子里是什么,就决定给这对夫妻什么样的情节,什么样的情节又反过来规定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现实中的事件是顺时序发展,但虚构小说却是从目的地出发,逆向行驶。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决定他们是一对独立奋斗的夫妻,年龄在三十五岁上下,都市白领阶层,他们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住一幢带院子的独栋房屋。他们的父母都是一般人家,不能给予很多支持,所以只有靠自己。经过十年努力,终于买下这一幢。以他们的经济条件以及十年积累,别墅式房屋只可能在远离市区的城乡接合部,而且是二手房。那么,这一个盒子就有可能是上一个房主的遗留物,他们之间要不要有什么交谊,朋友,还是故旧?然后我们决定还是通过中介交易,与前房主的关系又要增添一部前史。单是小夫妇俩的已够大家受的了——我已经很满意收获,同学们从实践中承认故事需要来龙去脉,无论事故多么奇出,还是要遵循现实的普遍的逻辑。男女主人公变得具体了,可是,我们依然不能决定箱子里放的是什么!

经又一轮商量,意见集中在两件东西上:一件是古董,可能是盗墓者临时藏匿,这一个别墅区的房屋大多用于投资,并不居住,所以空置着,房屋格式相同,藏匿者就可能找不回来,或者找回来了却已经搬进住户,这样就有了故事的线索——藏宝和夺宝的故事;另一件是一只猫的尸体。猫在民间有很多传说,有灵异的性质,我们常说猫有九条命。这一次的两选一比较顺利,大家同意箱子里的是死猫,死猫比较有隐喻性,发生故事的可能性也就多了。当即有同学想象,猫尸唤起妻子对往事的回顾。原来之前有一段婚史,有一个孩子,孩子养过一只猫,可是孩子死了。这个情节透露出同学们开始倾向选择日常化的人生作虚构对象,并且,他们意识到箱子里的东西揭晓出来,有了模糊的方向,反而需要退回来,进一步完善人物的前史。

到了接龙的第三课,我们开始讨论这只猫给主人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更详细地编写这对男女主角的前史,将来的事情跟过往的事情是分不开的。从上一课的设定出发,年轻的孩子总是伤感主义的——这只猫使女主人回想到一段不堪的往事,曾经和另外一个男生恋爱,生下一个孩子,孩子养了只猫,不久孩子死了。女主角的故事大体上决定了,可是接下去,再发生什么呢?这时候,一名男生做出一个非常重大的贡献,这位同学的作业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他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沉迷可怕的事物,也许将来会成为斯蒂芬·金那样的作家,可是,即便是斯蒂芬·金,不也要遵从现实的法则?这一回他的贡献也很可怕,可却具有突破性的价值,弥补了写实主义的不足。有时候,日常化的情节需要奇拔来提升境界,更上一层楼。他建议,有一日他们家中来了一只猫。这事情有点森然,但也有现实依据,小区里总是流浪猫成群。一只猫的出现使死猫的隐喻外化了,并且活动起来,可以具体地介入人物的生活。于是就有同学提出,这只活猫自行出入,会打碎东西,印下爪痕。隐喻的暗示性越来越强烈,可是它终究暗示着什么?就是说,隐喻所指向的事实是什么?隐喻是比较容易决定的,生活中任何细节都可被诠释成隐喻,难的是事实支持,而事实是叙事的主体。而对于小说写作来说,通常是先有故事,然后才派生出隐喻。现在,课堂上,事情反过来了,先确定了隐喻,再发展事实,没有事实,隐喻就缺乏支持。

  猫这个隐喻我们完成得很好,发现死猫,家里同时进来一只活猫,既有阴森感,又有神秘感,仿佛那逝去小孩的幽魂在游走。那么这个丈夫该不该知情呢?知道还是不知道妻子的过往?同学们在这点上很聪明地保持一致,认为丈夫不应该知道,以后也不知道为佳,因为如果让他知道了,就变成韩剧一样,不断在现在时里处理过去时的事故,来回纠缠。同学们有意识把故事往前推动,体现出他们对已有事实的不满足,而期望进一步拓宽和进深。那么,就让女人自己回顾往事,沉浸在上一段爱恋的记忆中,男人浑然不觉?那么,男人对这只猫的态度如何?留还是不留?决定留下来,不干涉,让女人对付,他继续上班,不是上班族吗?还要还贷呢。女人要不要上班,难道不挣钱了?也要挣,但是最好是不用上班,在家里的活计。不能让他们同出同进,不方便保守秘密。女人就在家中,干什么?开网店!不用出门,又可和猫厮混,说不定能混出什么情节。男人应该要上下班,比较自由,发生点事情也方便,发生什么呢?几乎众口同声:出轨。所以,下一堂课,也是学期内最后一堂,我们要为男人设计一个婚外恋。

搬入新居这个时间点是有动力的,不能忽略了,要让它起作用。对妻子来说就是启动过往的经历。那么对丈夫而言,搬家的意思又何在呢?十年奋斗目标实现,下十年做什么?同学们同意丈夫出轨一次——不知不觉中在寻找故事的架构,妻子有过一段故事,尽管丈夫不知情,但在客观总量上考虑,丈夫也应该发生一点事情,平衡他们的关系。如果让丈夫知道妻子的事情,然后出轨,就带有一种报复性。复仇的故事难免简单,同时,也损失爱情纯粹的浪漫性了,所以应该让它不自觉中,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地发生。

  出轨的材料很多,可是要想象一个有新意的出轨故事并不容易。爱情里总归是有一点美学的,爱情的艺术题材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精神价值。它包含伦理道德的社会属性,同时又有人性本能的自然性,文明和原始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永远在调节中,你升我长,此起彼伏。具体到小说的叙事,必须服从现实的逻辑,安排一个合情合理的出轨,说来容易做起难。现在,我们的出轨者,心理基础有了,客观因素又是什么?具体说,出轨的对象是谁?旧日的同学,老朋友重逢,办公室同事,这都不足以启用搬进新居这一个契机,那是在任何环境下都可能邂逅的关系。为什么以前没有发生,偏在此时发生?应该是迁居所制造的某个条件之下——有同学提出新邻居。这很好,说明他们理解了新形势下的新条件,问题是,邻居是在居处范围内,没有脱离妻子的视线,总归不大方便吧!而且也太现成了,缺乏戏剧性。这时候,有同学提出一个聪明的建议,新居在郊区,上班路程就会长很多,可不可以发生在上下班的路途?路途是个故事的好空间,它既有稳定性,每天都走在这里,同时,又具有流动性,可能介入预期以外的因素。接下来的问题是交通工具,地铁、公交车,邂逅的几率有是有,但都是擦肩而过的几率,时间不够充分。而且,同学们一致提出,这样的年纪,不是三十五岁吗?在他们的年龄,就算是“大叔”了,小中产的大叔,决定在郊区买别墅,一定是有车族,开车上下班,途中就有可能遭遇爱情,如搭车的人,再如网上拼车的同路人——这个建议颇有价值,它使得事情可能向传奇方向走了,为非常态的出轨设立了一个常态的条件。那么是一个长期的拼车伙伴吗?那么,是一个怎么样的拼车伙伴,我们在这上面花去一些功夫。这个女性——当然是女性,我们不打算过于出位,为他找一个同性伴侣,这个女性具备什么特质能够吸引大叔出轨?大叔通常是稳健成熟,同时呢,同学们一致以为大叔是过着一种沉闷的生活——这很有趣,无论对自己的青春有多么不满意,还是会惋惜逝去的青春。对于一个走入平静安稳人生的大叔,长期的拼车伙伴,关系就像婚姻一样,就有落入窠臼的趋向。这话说得有点世故了,在婚姻关系外寻找新鲜感,多少是对婚姻有点厌倦,所以,我们应该给予一个更加刺激、更加炫的邂逅。那么,不要长期的,而是偶尔的、一次性的,带有闪烁、转瞬即逝的意味,意味有了,故事怎么向下进行呢?

  一个女生提出,大叔跟过路客拼过一次车以后,魂牵梦绕,再也难忘,决定找到她。寻找是需要条件的,拼车软件留下线索,上下车的地方也是线索之一,还有,车程中的交谈,一定留下蛛丝马迹——车程中的交谈本就是情节部分,他们谈些什么,让大叔忘不了她?有同学说那大叔的人生目标很具体,就是买别墅,所以他是个工作狂,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往返于家和公司,从来不曾去过其他地方。而这个拼车的女生是个传媒工作者,专做旅游节目,她和大叔说将要去一个地方,例如西藏。于是,大叔就去西藏寻找,这一趟路可就远了,真有些“出轨”的意思。 

我很同意西藏这个地方,但是不太同意路遇人是媒体工作者的身份。我认为有些职业不太适宜担任小说的情节,就如传媒人,因他们有太大的自由,可以任意建立人际关系。建立人际关系正是小说的情节所在,媒体拥有的过度的权力,实际上取消了过程。采访的任务、调查的能力,可以提供任何理由和条件,揭露真相。在那些现代侦探电影里,往往有一个记者介入案情,因为有特权可以去所有我们不能去的地方,又能够突破警察面临的司法限制。可是问题就来了,在叙事取得效率的同时,情节过程压缩了,人和事都省略了。讨论继续下去。这个女生是负责旅游节目的,会跟这个大叔谈到很多她去过以及将去的地方,例如西藏,大叔会不会跑到西藏去找她呢?我说过,西藏这传说般的地方,确实暗合“出轨”的隐喻,但是事实上,困难很大,故事一下子拉到千里之外,完全离开了盒子里的东西——猫,也就是离开了那一半,妻子的情节。两条线如何应合呢?本来,让他出轨是为平衡故事的结构。于是,传媒人放弃了,暂不定职业和身份,所以,就很神秘,这也意味着同学们开始注意人物性格的特质。一个同学说,这个女生给大叔出了一个谜,或者说,她自己正被困扰着的谜。大叔日思夜想,终于他得出答案,从网络上告诉女生——互联网也是一个陷阱,它无所不能,还不像媒体记者,终究是在与人的交往中解决问题,它是在键盘上,揭晓一切。大数据时代对叙事艺术的挑战,就是取消悬念,取消过程,取消行动,取消人和事,最后,小说没有了。总算,我们这个故事没有过于依赖互联网,可以在网络之外进行。女孩要大叔猜的是一个什么谜呢?我们需要构思一个离奇而有意味的谜,想一个好谜可不那么容易,而且还要负责地给出答案。

思路在这里壅塞住了,只好放下,绕道而行,重找出路。又有同学提出,这个女生喜欢烹饪,她在车上和大叔讲了一道菜,令大叔非常入迷。同样的问题来了:那是道什么菜呢?设计一道菜似乎比设计谜语容易,我们不都吃过很多菜吗?水煮鱼、宫保鸡丁……报了一串菜名。同学们的想象力往往是在两极,一头是极端离奇:古董、尸体、毒品;另一头是极端写实,如水煮鱼。我说能不能来个奇特点的,例如像《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冷香丸。不一定是现实中有的,太现实了,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就是太有尘土的味道了。既然决定了给男人一段浪漫史,那就应该是一些异于平常的东西。

  讨论到这里,有个女同学发言了。这个女生本是化学专业,已经取得学士学位,又攻读研究生课程,再读一年就可获得硕士学位,可是她却对化学忍无可忍,坚决要转专业,到我们创意写作就读,否则宁可退学。女生提供一个细节,来自她过去的化学课,化学系的晚会上,她们会制作一个魔术,一个玻璃瓶,不停地变换颜色——途中,一个小姑娘搭上大叔便车,手里托一个变色瓶,五颜六色,转啊转,炫得很,大叔就走神了!我希望她从此对学习多年的化学,至少有一点点不遗憾,乏味的实验中其实是有魔术的,而写作,这一个大魔术,却是在艰涩的努力中进行。

  最后一堂课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回望接龙的开端,我们已经走出够远,向前看,目的地更远,许多伏笔需要在未来中呼应,许多断头线,也要在未来中接续,我们召集了这些本不存在的人和事,最后将落实在什么样的结局,这个结局又意味什么,都是未知数。无论怎样,我们一起体验了小说写作,很苦恼,也会开心,总之,它不会让人厌烦。你要问我文学有什么用,我真的回答不出来,它未必能有实际的功效,赚不来很多钱,也未必助你成名,即便赚钱和成名,也未必够平衡付出的劳动。可是,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它很有趣,很有意思。

(全文完)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3月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同安,现居上海,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长恨歌》,后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发表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