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时间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文/折耳猫
不知不觉,刚刚踏入的2019年已经过去了1/12,时间仿佛如手中握不紧的沙,匆匆溜走。
总能听到人们在谈论时间管理、工作效率、高效生活……可是放眼望去,一切又照常往复,仿佛没什么变化。
殊不知,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便决定了他能到达的高度。
01
上大学时,舍友小周一直是我们班最勤劳、起床最早的人,每天早上去图书馆学习,晚上伴星而归。
风尘仆仆、异常活力的身影,更加稳固了她在所有人心中的形象,让我们对她有了更多的赞扬和敬佩。
可是我搞不懂,无论是课上的表现还是提交的作业,丝毫不能表现出她付出过更加刻苦的努力和勤奋的汗水。
我一度认为,如果真有勤能补拙这回事,在她身上应该有所表现才对呀。
临近期末,在图书馆上自习的人多了起来,有好几次,我发现小周就坐在我的斜前方。
她的眉毛拧成一条线,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屏幕,这一刻我真觉得她像一个侦探,不时地点点头,仿佛在细细思索,梳理案件。
11点半图书馆关门,如果不是小周面前有一本平摊开的书,我真以为这个动作她保持了一上午呢。
原来她的勤奋故事并不真实,但我也没有打算戳破它。
表面上,她在努力维护一个让别人以为她很努力的形象,然而实际上,却在自欺欺人。
那么课上的种种表现,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对时间的态度并没有那么珍惜,自然时间也不会回馈你——给你想要的。
后来得知在期末考试中,小周挂了三科,被迫重修,大家也是哗然一片,觉得不可思议。
我挑挑眉,一副早知如此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我们怎么对时间,时间便怎么对我们,无一例外。
02
我有一个同事,说她勤奋、拼命,不知道合不合适。毕竟她每晚都是忙工作,等到月亮和星星睡着时,才匆匆赶回宿舍。
开始我以为她是任务繁多,也没多想。可是直到有一天,我却推翻了这种猜测。
那是一个周四的下午,难得早下班,我去找她一起吃饭,却发现她正在聚精会神地刷着淘宝。
办公桌上凌乱地摊着几张还未填完的,却是今晚前必须上交的表格。
“你还不快填表格,一会儿大家都下班儿了。”我催促她,希望她快点搞定。直到我和她说话,她才抬起貌似瞌睡的双眼,有点茫然地看着我。
“哎,你啥时来的?没事,晚上我从门缝塞进去。”她不以为然地说,仿佛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说罢又垂下了双眸。
从那以后,我不经意间听到别人的抱怨,说她在上班时间经常玩手机,导致任务完不成,害得大家一起被批评,还抱怨说别人不帮她。
瞬间如醍醐灌顶,我好像能明白为什么她每次都这么晚回去了。
别再用工作忙当借口了,那宝贵的八小时被她不经意间挥霍了,所以只能用自己的时间来弥补。
除了在宿舍外,我们再没有过交集。两周后,听说她被调到了后勤部门,没过多久就被辞退了。
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终有一日要品尝到自己酿下的苦果。一个不会规划时间的人,肯定也不会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03
在我们身边,像这样明明勤奋,却是看上去仅此而已的;或者是感觉很拼命,实际上也都是假象的……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避免陷入这个怪圈呢?来听听柳比歇夫的方法。
柳比歇夫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将56年的时间记录下来。拉格宁将他的事迹整理后,出版了《奇特的一生》一书。
选取一部分记录:
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写信——2小时1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写信——10分;看报——10分;读书——1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时20分
基本科研——59小时45分
分类昆虫学——20小时55分
附加工作——50小时25分
组织工作——5小时40分
合计——136小时45分
正是因为他对时间的管理堪称一绝,所以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作为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的柳比歇夫,一生发布了70余部著作,回忆录和论文,加起来大约是12500张打字稿。
他将自己对时间的管理——建立在数学的统计方法之上,不仅每日统计、每月统计,甚至每年统计,制定年终报告。
对已消耗的时间进行记录、分析、反思,从而进行优化和重新安排新的一年的时间计划,减少时间的浪费。
为什么花了这些时间?花在哪里了?
怎样做可以简化任务,提高效率?
……
长此以往,对时间感知的能力便会得到增强,分门别类统计后,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以后再做事情时,心中会有一个预设,安排最佳方案。
当然,并不是说柳比歇夫的方法人人都适用,但是从他对时间的管理中却折射出对自我管理的态度。
或许每个人在每天结束时都可以反思一下当日所做的事情,简单略作分析,寻得改进方向,假以时日进行优化,以提高效率。
反思+改进=成长。
但是,可千万别陷入“晚上睡觉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的漩涡。
一切的关键在于摒弃杂念,行动起来。
我们对时间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