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何不快乐 只因未读苏东坡

2023-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苔花如米筱

今天讲古诗三首的《题西林壁》。这两首诗都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苏轼的这首诗是写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的时候游历庐山的时候写的。

苏轼因为写诗被别有用心的人搜集整理后上报皇帝,说他有谋反之心。在经历过乌台诗案之后的大起大落之后他发誓此生再不写诗,但在游历庐山的过程中他看到庐山的风景,再想起自己一生的起起落落,不免生发出许多人生感慨,诗兴也随之涌来。于是随性而为的苏轼把不再写诗的誓言丢在脑后,任诗兴肆意挥洒,一口气写下七首诗,其中就有《题西林壁》。这就是苏轼,一个随性洒脱的性情中人。无外乎朝云说他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自己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是一首哲理诗。写的是随着人游览的脚步,庐山从各个角度看有不一样的模样。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庐山的形状自然也就不同。这首诗启迪人认识一个为人处事的道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由此也引发我的思考:写诗、看山是如此,看人、看事、看历史,看社会、看人生、看事件、看宇宙莫不是如此。入乎其微,我们看到的是微观世界,出乎其外,看到的是整个宏观世界。只有把宏观和微观结合,才能对整个事情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苏轼的人生可以用跌宕起伏四个字来形容,他经历过太多挫折,大起大落的人生和善于思考的个人禀赋相结合,导致苏轼即使在观看景物时也会有自己独到的人生感悟。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感受到常人所不能感受到的东西。

在讲这首诗的时候我没有把这首诗的重点设计成对景物的描写,而是引导学生感悟这首诗要表达的人生哲理。在引导学生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时,我引导他们从观察庐山不同角度出发,让他们理解从山脚、山腰、山顶三个高度,以平视、俯瞰、仰视三个维度去看庐山,看到的形状肯定不同,引导他们理解站立的高度不同、观看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

接着让他们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画杨桃》这一课,找到这首诗与那篇文章直接相勾连的地方,再一次加深他们对于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得到的感受就不同这个哲理的认识。接着我又补充了苏轼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感悟苏轼豁达豪放的人生态度。引导孩子们理解苏轼之所以能在游历山水时还能从中悟到人生哲理,是因为他自身经历有关。

我又继续引导他们继续深挖,苏轼在经历过贬谪和乌台诗案之后,他的心境已经告别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很多人敬佩他是因为他即使身处泥沼,却依然不改豁达乐观的心态,仍然以一双明亮的眼睛看向世界,以一腔热血看待生活。不管是请求外放还是最远被贬至海南的不毛之地,他每到一地都会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造福一方百姓,不管这个世界如何以痛吻他,他都能报之以歌。对生活从来没有唉声叹气和无休无止的抱怨,反而是永远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抱生活。我想从这首诗中也能找到答案吧,他用看待问题角度不同、高度不同的理由安慰自己在新旧政党之争中受到的误解和委屈,这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与自己的一种和解呢?与其整天抱怨生活,把自己陷入无休止的精神内耗中,不如给这些磨难都找一个更能说服自己的理由,这样一来不至于让自己钻入政党之争的牛角尖里出不来。人终极一声不过都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所以我希望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精神内耗中,要学会与自己和解。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所以我极力给他们推荐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因为就是这本书陪伴我走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我把这本书列为影响我人生走向的必读书目,我读过的好书非常想推荐给他们,一起共享这本我的人生好书。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人生的暗淡期,我希望他们能从读苏轼的过程中找到重新启程的勇气和力量。

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深挖这首诗深处的含义和推荐苏东坡传的阅读,是因为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一首诗去了解一个人,从而学习到苏轼身上豁达乐观的核心要诀。一个孩子在他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候,汲取到的精神营养越有力量,那么对他以后的影响就越深远。我相信,当他们了解了苏轼,读懂了苏轼,在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打击,定会一边高声朗诵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任平生”,一边高歌猛进,渡过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