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谈姜子牙
最期待的电影《姜子牙》上映,趁着国庆假期去电影院看了一遍。
总的来说,电影主题是教大家如何做新时代的神仙。
先列举几个《封神演义》小说里的事实。
1.姜子牙是小说里第一个登上天梯位列仙班的凡人。
2.电影里姜子牙所说的师尊是鸿均老祖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称为鸿钧道人,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姜子牙是原始天尊的徒弟。
3.电影里三界的概念:道家所说的“三界”一般是指天、地、人三界,指的是整个宇宙。天界是神仙和圣人所在的天堂或天庭,是俗人所无法高攀的神圣世界;人界也称人间、阳间,即指现实的宇宙,多指地球;地界,也称阴间。
电影《姜子牙》的故事发生于封神大战之后,讲述昆仑弟子姜子牙,率领众神战胜狐妖,推翻了残暴的商王朝,赢得封神大战的胜利,即将受封为众神之长。在巅峰时刻,他却因一时之过被贬下凡间。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重回昆仑,姜子牙踏上旅途。在战后的废墟之上,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也发现了当年一切的真相。
“世人开口说神仙,眼见何人上九天?
不是仙家尽虚妄,从来难得道心坚。”
姜子牙的成功在于坚守道心(现在也可以说是初心,本心),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1.敢于挑战权威。
“若天道不公,我便走自己的道。”—姜子牙
(大道无情,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公,但是长时间看,肯定是公平的。对于凡人,就看自己愿不愿意等这么久了。。。)
当师尊命令他有请五雷咒劈死九尾狐妖的那一刹那,他发现狐妖体内还有无辜元神,立刻违抗命令,放走元神后才把狐妖肉身毁灭。
时代在进步,过去的成功经验不合适直接搞拿来主义。大张伟老师说过:“清朝的夜壶也是用来装尿的”,年轻一代人对祖辈的光荣传统要有一定的继承,但是也要用同时协行的眼光做出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放眼现在,还是有不少人沉浸在祖先的荣耀中,有的人脑子停留在唐朝,时时想着神游康乐坊;有的人脑子停留在北宋南宋;还有的人停留在清朝,脑袋里的辫子一直都没剪掉。还有人每每以自己状元一般的博文强记炫耀:“茴香豆的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祖上也曾阔过:“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当然一个人的成长有先天后天因素,自己的基因优秀加上家风正气还是可以培养出品质优秀的孩子。但是优秀这个事不是靠嘴上说说的,优秀需要证明,说的简单一点,以照顾好自己和家庭的前提下,你个人对国家对民族有什么贡献?说好听的话永远是容易的,至于有没有这种勇气和智慧做到,又是另外一码事。
这就是我们最近常讲的,心口相对,知行合一,应为便是愿为。
2.无惧别人的误解和自己的困苦处境,坚持对真理的追寻。
被流放到北海界的时候,即使生活再困苦,面对别人的风言冷语,还是可以坚守道心,善待这些不喜欢自己的人,等待机会,抓住机会,追寻真理。
北宋的王安石在推行变法时,恐怕也是相似的境遇和心态,不然也不会这首著名的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心怀苍生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上古时代后就再也不需那个要高高在上,一口一个三界苍生,背地里用一族死换万人活的师尊。电影中姜子牙最后放弃成为万仙之长,一手捣毁天梯。
道心如何坚守?姜子牙这么做的,老子也是这么说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如果有事需要起心发愿的话,得记住这个顺序,做到了则万事可达。这也是佛教里讲的“波若波罗蜜多”—智慧抵达彼岸,此岸有生死,彼岸是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