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睡遍了妈妈的情人,最终自杀:被父母虐待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
8月时,在虎扑上看到一个故事。
讲扭曲的亲子关系的,看得我至今都有阴影。
讲述者是一个女孩。
成绩不错,父母健在,家境富有。可以说是白富美了。但因家庭失败的教育,她变得可怕无比。
父亲喜欢赌钱。一输,就拿她出气。打她,骂她,说她又丑又贱,是婊子养的.....
上学时,她拿了一把破伞,被父亲看见了,骂:“你是猪吗?怎么跟一滩屎一样恶心。谁叫你用旧伞的......再让我看到你用一次旧伞,我见一把扔一把!你这坨屎!”
上生物课,父亲觉得女孩色情,说她“在外面脱衣服给男孩子看....”
父亲这样凌辱时,母亲就站在旁边,一言不发。
母亲的不作为,早在孩子的预料之中。因为,她更是一个虐待狂。
在家里,女孩不能关门。无论何时何地,母亲都会闯进来,检查她。
上了初中后,她还是一直被迫打开浴室门洗澡,家里来了亲戚,哪怕是男性,也要光着身子站在大家面前,因为妈妈觉得“你的洗头/洗澡姿势不正确,我要纠正你”,这导致她上高中后,还觉得在异性面前,裸露下体是很正常的。
去买文具,日用品,她也会被母亲跟踪。同学都觉得他们一家很变态。
如果女孩拒绝,父母就会道德审判,一哭二闹三上吊,责备她是不孝女,没良心。而且虐待的时候,女孩越难过,他们越开心,骂的越来劲。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女孩得了严重的躁郁症和被害妄想症。
她不敢出门。觉得所有人都要害她。
晚上做梦,梦见被她妈妈,在厕所里捆绑双手,不停地强奸。
她不仅敏感,而且自残,当众用玻璃片割腕,在书包里藏刀子,甚至直接拿起切菜的大菜刀要杀了她伯父。
后来,父母终于感到害怕了。
他们把女孩送到心理医生那里,医生说,再不改变你们的教育,这孩子很可能会杀了你们俩个。
也就是说,倘若不是孩子举刀自卫,这对父母还一直以为:我只是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严。
教育,多少父母借你之名,行戕害之事。
我们以为,把孩子按在规则之内,对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进行残酷的调整,会让他越来越好,甚至构成伤害也在所不惜。
“谁家孩子不会受点委屈!没见过哪个像你这么娇气!”
“不打不成器。”
就这样敷衍过去了。
孰不知,这种伤害,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变态,就是虐待,会对她产生一生都难以磨灭的阴影。
哪怕成年以后,也会在不经意间,重回那个创伤时间。
催眠大师吉利根博士讲过一个案例。
一个女性,看起来很明媚动人,事业有成。无论是圈子里,还是圈子外,都是值得追随的优秀人物。
可是,忽然有一天,她再也无法开口说话。
只要到了需要交流的时候,她的喉咙里,就会发出恐怖的尖叫。
商务洽谈,她忽然尖叫,呼吸急促,无法自控。
和下属谈事,也是脸色大变,像见了鬼,着了魔。
后来,她找到吉利根博士做催眠治疗。
在治疗中,她残酷的童年,一点一点地揭开。
原来,这位女士的父母是虐待狂。
她和弟弟只要犯了小错,就会被绑起来,被针扎,用烟头烫,甚至喝尿。
两个孩子生不如死。可是,她无法逃离。她开始异化自己,分裂出另一个自己,用来保护自己。
这也就是——解离。即,她的潜意识帮助她,让身体和意识完全分离。
——正在被虐待的,是别人,不是自己。
——自己,依然是父母最受宠的孩子。
就像自己创造了一堵内心的黑墙。她躲在里面,外面的事情伤害不到她。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她才能面对这种变态的事情。
后来她长大了。看起来,和常人没有什么两样。
只是她自己知道,自己就是一个画皮,披着人的皮,像模像样,但里面全是血水。
类似的,还有一个更惨烈的故事。
有一个日剧《玻璃芦苇》,也讲到了童年时遭受的虐待,对人产生的可怕后果。
女主角叫节子。
母亲是一个暗娼,无意中怀孕,生下了她。
她在家接客时,也不会避开节子。
那时候,节子才几岁。
她没有父亲,不得不和邪恶淫荡的母亲相依为命。
每次接客完毕,母亲会以折磨女儿,作为发泄内心怨恨的方式。
她把节子叫到跟前,将烟头按在孩子的腿上。
节子一滴眼泪都不会掉。
就这样,一年年,一天天,一次次,节子浑身是伤。
她妈妈不会有半点愧疚之心。
因为孩子的父亲,她自己都不知道是谁。节子对于她来说,是不受欢迎的产物,只会带来麻烦,不会带来钱。
她恨。
同时,她也将自己对人世的恨,全部转移到节子身上。
就在这样惨无人道的、密不透风的、避无可避的虐待中,节子一天天长大了,她变得又阴郁,又阴狠。
她对一切都丧失兴趣。
只有仇恨。
而作为一个女孩,她的武器只有一个,就是自己作为女儿的身份。
她爬上母亲一个又一个情人的床。
老的,少的,胖的,瘦的,全部来者不拒。
这些人有些会给她一些钱。
其中最老的一个,甚至成为了她的丈夫。
这个大叔也是母亲的情人。他叫幸田。
就这样,节子一边做幸田太太,一边继续周旋在母亲昔日的各路情人之间。
她的人生没有目标。只剩下两件事:欲,仇。
日子就这样一点点过下去了。
忽然有一天,幸田发生车祸。得知消息后,节子去了医院,节子的母亲也去了。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互相仇恨的母女俩大打出手。
最终在争吵中,种种新伤旧痛,全部涌上节子的心头,她逐渐失控,用尽全身力气,将母亲掐死。
她终结了自己的恨。
可是,仇恨终结了,她的能量也终结了。
最后,节子点燃了自己公寓,撒掉昔日的日记本,决然葬身于火海。
童年的经历,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是几乎全部的生活。
这部分记忆是美好的,他就会在美好中长大。这部分记忆是疮痍满目的,她的成长就会非常扭曲,非常变态。
母婴关系是生命最初的关系,也是最深的关系。
安全的母婴关系,会成就一个人。
败坏的母婴关系,会摧毁一个人。
这种关系,会串连孩子一生,哪怕他以后自己组织家庭,依然会像一个隐性的生命马达,指引着他的选择,他的言行,他处理情绪的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态度。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与父母尚是一个共同体。他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这种时候,如果你给予他恶与暴力,他首先会恐惧,然后讨好,最后就会变成一个比你更可怕的人。
因为他若不在心里长出芒刺,他就无法保护自己。
他若不长出盔甲,就必然一直惨遭戕害。
只有硬起来,坏起来,甚至扭曲变态起来,才能让自己不被动。
所以,在这种关系下长大的孩子,轻则自闭,厌世,没有热情和创造力,生命如死水,不会有太多的火花,也不会有成就。
重则变成一个极端的人。或狂妄,或攻击成癖,自杀成瘾,或反社会人格。
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极低,于是,对待人与事时,也会带着毁坏欲,而不是建设欲去连接。
于是,他们会在错误中,继续错误。
悲剧只能止于父母。
当父母想施暴时,可以有两个选择。
一是在自欺中,继续施虐。二是在自省中,停止伤害。
两种选择,会导向全然不同的结局。前者会让业障不停轮回,而后者,却能斩断代际传承的魔咒,让爱与救赎,留在孩子的生命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