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叫 | 爱听驴叫的奇才王粲

2018-07-22  本文已影响27人  轩辕说文史

上次我们谈到了“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被后人尊为“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

公元177年王粲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官宦之家,字仲宣,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上推祖宗三代都是汉室重臣。

和历史上的那些才子们一样,自小便有才名。但他们的才气往往都不能得到如愿的发挥,都会走过一段坎坷的人生历练。

王粲也没能幸免,王粲生活的年代刚好是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当时有宦官十常侍们祸乱朝政,公元189年,时任大将军的何进招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董卓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

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进京后便不走了,和原来的乱臣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呀。董卓先是把皇帝少帝废掉,新立刘协即位(即史书上所称的汉献帝)。

不久这个董卓的残暴指数就报表了,把少帝和何太后一同给处死了。一人独揽了整个朝政,皇帝刘协成了个摆设,傀儡而已,至此东汉的政权已名存实亡。

191年,董卓为了更进一步的达到独掌政权的目的,把这整个的权贵一股脑儿的迁到长安,王粲也没能幸免,也在随迁的人员之列。

由于王粲的才名很响,到达长安后不久就被当时的文坛领袖蔡邕赏识而召见,蔡邕已经是当时的文坛泰斗了,加上官职在身,因而很受当朝官员的敬重。

因为当时的时局动荡,时常有一些心向汉室的官员来蔡邕家借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搞一些政治的研讨。

因而蔡邕的家里时常是高朋满座,有一天,他们正在欢谈之际,忽听家奴来报,说有个叫王粲的人求见。

蔡邕一听说是王粲主动来府拜见,可能是由于以前早就听闻今日得而亲见,再或是求贤若渴吧,蔡邕是连鞋子都穿倒了急忙出门迎接,在场的一些耳闻而未见的官员们也是欣然欢快。

可当王粲迈着小步进入府内议事厅后,在座的大多数人都是大吃一惊呀。所谓何事,原来,人都有给心目中所认同的偶像有一个理想画像的潜意识行为。

但事实的所见和想象中的人物形象差距太大,所以吃惊非常。再看王粲,年纪轻轻,当时的王粲只有十五六岁,身高也不是常人的高度。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海拔不高,颜值更是离平均值还差一大截。

这就尴尬了,但蔡邕毕竟是大家,重才和德行。在他第一次亲见王粲后,就给他的评价是,王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奇才。

在这里,我当着众位的面,说一个我早就有并寻找了好久的一个决定,我决定把我多年所收藏的所有书籍全部送给这位王粲同学。

由于得到蔡邕的背书,王粲的身价名副其实了,所以没过多久,年仅十七岁的王粲就受到朝廷的聘任,授予黄门侍郎。

但当时的政治环境,王粲是心理明晰的,长安的政局又是非常混乱,经过利弊的权衡后,最终王粲决定不去上任。

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最后投奔了昔年祖上的同乡和老友,当时的荆州牧刘表,投奔路上的所见所闻,令他哀婉,有其诗为证。

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从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长安的乱象是,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把长安搞得是乱七八遭,不成样子,他们大肆烧杀劫掠,百姓遭殃。

诗人南登霸陵高处,回首眺望长安,自然会想起汉文帝及“文景之治”。如果有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在世,长安就不会如此混乱、残破,百姓不至于颠沛流离,自己也不至于流亡他乡。

王粲正是在这种动乱之中离开长安的。离开长安的王粲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但刘表是个外貌协会的,因王粲的长相实在是不敢恭维,再加上身体也不是很好,大文人的脾气又是大多都不拘小节,导致他并没有得到重用。

在王粲刚到荆州时,刘表还是对王粲很看重的,起初也做了一些对刘表非常有有价值的事情。当时在刘表的管辖范围内有个长沙太守张羡作乱,刘表不得不发兵讨伐。

作为刘表的大秘,为了给这次出征造势和争取舆论上的支持,写了《三辅论》,最终平息了这对双方都无益的战争。

袁谭、袁尚兄弟在其老爸袁绍死后,兄弟之间不和,官司打到刘表这里了,于是老板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王粲处理。

王粲的大笔一挥就是给兄弟二人每人一封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最终使两兄弟化干戈为玉帛,和好如初。

因王粲屡次表现的成绩很优异,起初刘表已经答应把他的女儿嫁给他,但在刘表争取其老婆的意见后,刘表的老婆给出的回答是,王粲这人有才是肯定的,但其长相实在是有些磕碜,太委屈我那宝贝女儿了。

于是王粲准女婿的资格因准丈母娘的一句话被取消了,此时的王粲同志情何以堪呀,可见颜值无论在何时都是硬通货,王粲自此在刘表处再也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用,另到大才子王粲在刘表处的平生之志也没能得到施展,有其赋为证:

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长期远离故乡和亲人,自己的志向又没能得到实现,动乱的时局,对国家的忧虑和统一希望的破灭,对时光的流逝和时不我待,有了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

由于汉室权柄的丧失,导致各地的军阀割据,他所依附的刘表又是个才能庸劣,量小识浅,又不会重用人才,最终在军阀的混战中失败,在刘表死后,王粲和刘表的儿子归顺了曹操。

归降曹操后,王粲的才能终于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和曹丕、曹植兄弟二人的关系都很好。

曹操在多次战争中都会带上王粲,由于多年的随军征战和身体的孱弱,在和曹操南征孙权后。于217年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

王粲有一个偏好,就是爱听驴鸣。当时还是世子的曹丕在王粲的葬礼上就提议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的叫声,应该他是既喜欢听,也喜欢自个儿叫,那么我们就每人学一声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在他的墓前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驴叫声。

王粲的才能和偏好还不止如此,诸如博闻强记和过目不忘等,相传有一天王粲和他的一个朋友外出游玩,在途中看到路边有座古碑,文人的雅好顿起,他们俩站在碑旁读起了碑文。

这时,这个朋友就戏问了他一句,听说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要不在此展示一下。于是王粲不慌不忙的吟诵而出,检测的结果是,全分通过。

还有一次是王粲在看别人下围棋,当时的氛围大家都很投入,突然有人可能是因为看到紧要关头激动了一下。

这一激动不要紧,碰到棋盘了,这下搞得下棋的人和观棋的人都很失望,这时王粲不慌不忙的说道,我来给你们复盘,结果是和原来的一样,众人皆惊呼,此人奇才,真乃神人也。

王粲

轩辕

少年诗赋显才情,

颜值哪堪道不平。

未遇贤君今幸遇,

英年早逝寄驴鸣。

本文写作者:轩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