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每日读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释】
少说话是合乎自然法则的。所以,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整天,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狂风暴雨)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所以凡是从事于道的人:求道的就与道相同。求德的就与德相同,求失的就与失相同。与道相同的人,道也乐意得到他;与德相同的人,德也乐意得到他;与失相同的人,失也乐意得到他。不值得信任的,当然就有不相信的事情发生!
心得: 老子用自然界狂风暴雨必不持久的事实作比 喻,告诫统治者少用强制性的法令横加干涉,更不要施行暴政,而要行“清静无 为”之政,才符合自然规律,才能使百姓安然畅适。倘若以法令戒律强制人民,用苛捐杂税榨取百姓,那么人民就会以背戾抗拒的行动对待统治者,暴政将不会 持久。
少施加政令、不扰民是合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 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 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道失德的 人就同于失道失德。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 得到他;同于失道失德的人,失道失德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 会有人不信任。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 人乎? ”在中国的固有文化中,无论道家或儒家,早就知道,宇宙之所以成为宇 宙,以及这个地球世界,有始有终,终会归于湮灭。有开天辟地的时候,也有天 翻地覆,终归结束的时候。老子说:“天地尚不能久。”白居易诗:“天长地久 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因此,有人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也不能 永远无尽而长生不老的!不管经过多少年代,即使是几千万亿年,终归要有结束的一瞬。“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那么,人生更不能希求长久地永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