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那些鲜为人知的无奈……

2018-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艳阳辉

上班,几乎对每个人来说,感觉都十分新鲜。尽管有时候会感到厌倦,但毕竟它是你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你的理想,你的价值,你的成长,你的阅历,基本都是通过上班来实现。

01  调到乡镇来上班

镜头切换至20年前。

都说机关是论资排辈的地方,无论再苦再累再难,时间熬到了,你终会有出头之日的。对于我这个没有背景的小字辈,还真的应验了。

在县委上班10年后,也是毫无征兆地被提拔到乡镇当副职领导。那时感觉不出有什么惊喜,相反觉得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经受多年的党性教育,服从组织分配是第一要义。

尽管自己分管的是政法工作,但那时的乡镇基本上以收缴农民的土地使用税为中心工作,我们把它简称为“收农业税”或“收粮税费”。当时乡镇有两大核心工作,除了收粮税费,就是搞计划生育,我们都把这些总结成两难——“催粮要款”和“刮宫流产”。现在听起来是不是很恐怖啊?

02  日复一日要进度

镜头切换至乡镇机关。

在乡镇上班,完全比不得机关。每天早上6点半全体同志集中开会,副职给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汇报先天工作进展情况,然后会上表扬先进,督促后劲,下达收粮工作任务。在机关灶上吃完早饭后,所属队员还得在副职领导办公室开会,把任务进一步分解到各自所包村的同志身上。然后就像蜜蜂倾巢出动一样,包村干部下到各村。

其实说是副职领导,我看也就和加重干事差不多。同志只包村,你还得包片。一个工作片就是一个区域,包含几个村子,而且每个村都要走到。特别是那些矛盾较多、问题较大的村子,非常耗费精力,须得小心留意。

03  挨家挨户做动员

镜头切换至农村。

缴纳皇粮国税,本是天经地义。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基本没有例外。工业经济相对落后的当时我国社会,农业是主要的国家收入来源,我们这些国家公职人员,也是依靠微薄的农业收入和农民收成来发工资的。

家境比较殷实或者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只要我们入户,便按照任务,二话不说就交粮或者交钱,基本上没费什么口舌。也有比较难缠或者生活确系困难的家庭,就需要我们多费些周折了。他们或者东倒西借,或者胡搅蛮缠,总之很不利索。

收粮到了后期,矛盾开始激化。因为剩下的钉子户,不是和村干部有矛盾,就是和村上有经济手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有时候都需要雇上所谓的“工作队”来协助,其实说是工作队,不如说是地皮无赖、土匪流氓更为确切一些。他们横眉冷目、不管三七二十一,撬门、扭锁,横冲直撞地直接就把能装的粮食、能拿的家具,拉到乡镇政府,一点和欠粮村民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让我这个领导都看不下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粮食收不上来,不仅要挨批评,而且也会我们影响工资的发放。

04 计划生育也如此

场景不变,角色转换。

那个时候,乡镇有个“计生办,”长年累月搞“三查两清一服务”,其中最难的就是“两清”工作。结扎上环、人流引产,工作之难,不亚于催粮要款。

尽管工作任务不同,但是方式方法大同小异。

在机械化程度尚不发达的中国农村,男丁是主要的家庭劳动力,繁重的田间劳作,女人根本承受不起。而且农村传统观念也认为,只有男孩才能延续一个家庭的“香火”或血脉,没生男孩就等于“绝后”,等于低人一等,是会被村人瞧不起的。

基于这两个因素的考虑,农村人如果第一胎孩子生的是女孩,无论如何都要生第二胎,直至生下男孩为止;假如第一胎生了个男孩,都希望再生第二胎。因为“多子多福”也在影响着他们的生育观。因此,在农村不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且溺子现象也屡见不鲜。所有这些,当时正是和国家倡导的计划生意政策背道而驰的。

几乎没有家庭在生下一个女孩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去计划生意服务站上节育环;更没有生下两个女孩后,主动去医院结扎的。

尽管计生办也长年累月地查病情、查孕情、查环情(简称“三查”),但是终究防不胜防,所以就有了强拉妇女去服务站上环的、所以就有了强拉孕妇去医院引产的、所以就有了强拉育龄妇女去服务站结扎的事情发生。那种娘哭娃喊的场面目不忍睹,但是当时政府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任谁也不敢触碰计划生意的高压线。难怪西方要以此为说辞,谴责我们缺乏“人性”呢。但是过度膨胀的人口的确也不利于工作安置,还要消耗大量国家资源。

05天翻地覆的逆转

镜头切换至21世纪。

尽管如今已经不在乡镇上班了,好在收粮和计生工作也发生了地覆天翻的演变。

现在乡镇上班,主要还是以服务农村和农民为主。不仅不收农业税了,而且种地还有各种补助,这当然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分不开。也开始实行两孩制了,因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敬老养老成了一个十分迫切而严肃的话题。

在城镇,但凡上班至退休年龄,只要社保正常缴纳,都会领到退休金。在农村,60岁以上老人也会有生活补助;80岁以上拓展面会更宽。不仅医疗保险减轻了农村人的经济负担,而且“精准扶贫”更是让困难户、五保户有了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保障。

回首过去在乡镇上班这些鲜为人知的工作,仿佛像做了错事的小学生一样,心里时常愧疚不已。农村和农民对我们做的牺牲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理应对我们的衣食父母心存感恩和敬畏之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