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

一周上6个兴趣班,孩子真的get到了吗?

2019-05-22  本文已影响1人  溪悦以书

现在已经很少有孩子不报兴趣班了。孩子们从早忙到晚,几乎每天都要上课,周末有时上两三个都很正常。

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大家思想上有所转变,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重要性,二是教育政策有要求,孩子的音体美等要在中考时要算成绩。三是随大流心理,看见别人报了,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报。

可是有几个家长认真分析过,到底有没有必要报兴趣班,兴趣班又该怎么报呢?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要培养孩子什么特长,也不知道孩子擅长哪方面,只能多报几个挨着去体验,到头来搭进去了时间和金钱,孩子也不快乐,学不到东西,最后不了了之。

可是,比学不到东西更可怕的是,孩子真正的天赋被磨灭了。

其实每个孩子生来都带着自然给与的某种天赋,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小心呵护。而不是撒大网,让忙碌中丢掉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有一句话是:“天才不容易出现,不是天才太少,而是因为天才太容易被扼杀。”我们一定不要做罪恶的推手,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保证充足玩耍时间,让生命留白

绘画上有句话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适当的留白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样的这种留白也适用于教育。教育上的留白,可以让孩子更加自由的生长。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通过自由玩耍,探索,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都能够被激发出来,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环境中,身心逐渐从无序过渡到有序的状态。

著名语言学家、思想家周有光先生说:“现在的教育负担太重,孩子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兴趣也就没有生长的土壤。”

因此,首先要让孩子自由,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天赋所在。

二、兴趣培养应该是快乐的

音乐、舞蹈、打球、画画这些活动本是人类的娱乐行为,依据儿童的天性是喜欢学习这些东西的,但是很多家长太多功利,看到的只有“结果”,让兴趣培养,才艺学习渐渐的变了味道,成了“苦差事”。

小区里有个学钢琴的孩子,她妈妈硬性规定每天必须练琴一个小时,不练完不准吃饭。以痛苦的方式让孩子有个特长爱好,这基本是妄想。

每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帮助她们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重点培养。让孩子感觉到艺术的魅力和乐趣,才是家长最该关心得问题。所以一定要端正态度,时刻保证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功利心太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还怕学不好吗?

三、家长要抻住劲,报班不能太着急

如果孩子主动提出“妈妈,我想学XX”,大多数家长内心都会十分欣慰,赶紧交钱报班。事实上这并不能代表孩子就真的想学、爱学。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当她提出这个要求, 很可能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一是兴起,并不代表她真的喜欢,或者真的有天赋在上面。

有一个老师的孩子,一天兴高采烈的对妈妈,自己想要学钢琴,妈妈听了虽然很高兴,但并没有马上答应她,而是说:

“学钢琴是很辛苦的,妈妈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有决心学好它。如果你能给我讲出50个钢琴家的故事,妈妈再同意你学习,怎么样?”

孩子想了想,答应了妈妈的要求。

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本来以为这事孩子早已忘记,孩子却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我做到了,我给你讲讲。。。的故事”,然后孩子滔滔不绝的说起了关于钢琴的方方面面。

妈妈很欣慰,给她选了最好的老师,老师教了没几天,就对孩子妈妈说:“不用教了,你的孩子一点就会,自己学都没问题”。

培养孩子不只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得讲究方法。像这个妈妈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沉得住气,磨刀不误砍柴工。

兴趣的培养是为了孩子将来有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一点,不要太看重眼前得失。每个孩子都身怀绝技,只要不过多干涉,他们就能按照自己的生命旅程,活出自己的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