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记行:第九战区司令部旧址
完全没有想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九战区司令部旧址竟然位于岳麓山爱晚亭附近的一处毫不起眼的防空洞里。即使眼前赫然竖立着一块石牌,自己也是阅读了文字提示之后才明白了它的真正所在,自己的先入为主,总以为应该是一处堂皇敞亮的高大建筑,自己显然太缺乏军事常识了。1941年12月,日军第三次进犯长沙。12月30日,第九战区司令部长官薛岳将指挥部迁至岳麓山,设立临时指挥所,现存防空洞是当时指挥所的一部分。
第九战区系抗日战争中,适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的对日作战战区之一。1938年6月成立,司令长官部设在江西南昌。第一任司令长官为陈诚(1938年6月14日-),后为薛岳(1938年11月28日代理,1939年10月2日真除至1945年12月),作战区域为湖北南部、湖南全省、江西等。
著名的长沙会战的中方参战队伍即为第九战区。
长沙会战,主要指抗日战争期间,以湖南长沙为主的系列战役的总称。分别如下:
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9月-1939年10月),又称“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战役(1941年9月-1941年10月),又称“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又称“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1944年6月),为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的第一阶段。所以一般也有称呼长沙会战到第三次为止的。
第一次长沙战役(又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湘北会战”,日本称“湘赣会战”),指1939年9月至10月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
1939年4月,军事委员会开始筹划赣湘地区的作战方针。委员长蒋介石和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延续1938年南岳军事会议的战略规划,主张“游击战配合正规战”,认为利用地形对日军节节抵抗后,必要时可放弃长沙,将第九战区总司令部迁至衡阳,诱使日军深入,后集合优势兵力,趁日军消耗过大、立足未稳时在长沙附近地区歼敌。
然而战事发生后,第九战区与统帅部分歧严重。薛岳认同“后退决战”的指导方针,在会战前期也积极构筑防御工事并让前线部队抵抗后转进到预定地区,但同时认为长沙必须坚守,因为长沙是“天炉”的底,不能被击穿。
1939年9月29日,日军前锋抵达长沙外围,蒋介石命陈诚与白崇禧到第九战区劝薛岳遵守预定计划放弃长沙、为长期抗战保存战力,薛岳仍不遵从命令。情急之下,陈诚一方面上报蒋介石,一方面准许第九战区“因时因地制宜”,下令反攻。
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的第一次大规模正面攻势。日本为军事打击和逼降国民政府,集中10余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根据湖南的地势,以湘北为防御重点,调动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战役。左倚洞庭湖,右凭幕阜山,以其间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这四条河做为迟滞日军的依据,彻底实施“化路为田,运粮上山”,将日军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力消除。贯彻“后退决战,争取外围”(即八字口袋战法)总体方针,以且战且退做法在四河与幕阜山间游移,攻击然后后撤躲藏,将日军拖入四河之中,最后再以长沙城中主力与外围藏在山林中的部队合围深入四河中的日军。至10月9日,中国军队第195师恢复到进占鹿角、新墙、杨林街之线,日军陆续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10月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战争交战对手为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
第二次长沙战役(又称“第二次长沙会战”),指1941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本次会战从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结束,历时33天。第9战区称击毙日军4.8万余人,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日军虽一度攻占长沙,然仅2天便因原根据地防务空虚回撤,国军趁势收复失地,双方恢复战前状态,日军攻占长沙的计划宣告破灭。战争交战对手为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之所以不厌其烦多方查询资料并原封不动复制以上文字,希望籍此让广大读者尤其年轻一代的读者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国家曾经饱受欺凌,我们的前辈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存亡付出的巨大努力。仅举1942年元旦为例,彼时日军攻势趋于猛烈,长沙形势吃紧,薛岳身边不少参谋人士均劝他将指挥所搬至后防安全地带均被薛岳拒绝,薛岳坚持将指挥所设置在长沙城边的岳麓山就近督战,同时发布遗嘱电报“如战区司令长官殉职,则以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代行其责”并严令第十军“固守长沙,不得退缩”。担任守城主力的第十军预10师师长方先觉也给妻子准备好遗书,誓与长沙共存亡。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希望我们的读者和我们的后人,牢记国耻,不忘国殇,奋发图强,实业救国,强我中华。
参考书籍:长城出版社《长沙大会战》。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1829/9b40ea2ecbddc1f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1829/780f125c5519b7f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1829/516d8914f61bda4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1829/b1d8501de5914a4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1829/e6d12a769193a15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1829/d3dbb82cc662a26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1829/e8427184a162d68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1829/a204182afdaf970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1829/ce2d75df2486b49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1829/e3d475954eef9208.jpg)